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

    张伟丽:困局内外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18日   05 版)

        张伟丽

      综合格斗职业赛,呈现在聚光灯下的是两个人的近身搏斗,但决定胜利天平的远不止那几个回合的技术、身体和意志。每一场较量,都是一次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漫长的经营。在职业体育并不发达的中国,这是一个需要逐渐去入门的“套路”。而张伟丽要做的首先是清空所有的胡思乱想,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当下的自己身上。她试着去冥想、打坐,似有好转,但真正“治愈”她的,是与罗斯的第二次战斗。

      2020年3月8日,一场远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比赛让中国人沸腾了。张伟丽这个恰好暗合了“她力量”的名字在这个女性的节日传遍全网。那是她的首场卫冕战,对手是波兰人乔安娜。比赛打满了五回合25分钟。结束时,张伟丽眼角血流不止,乔安娜额头已经肿胀变形。

      直到裁判举起张伟丽的手,她才敢确信自己做到了。“非常不容易,经过了好几个国家才来到这里。”她几近哽咽地握着话筒说。在那个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期,张伟丽在世界擂台上既展示了“中国力量”,又展示了不卑不亢的“中国态度”,无论哪一点都正是大众所迫切需要的。

      铺天盖地的赞美从四面八方涌来。出身煤矿工人家庭,退役散打运动员,当过幼儿园老师、保安的“北漂”生涯……这些伴随张伟丽的“人生标签”,也成为一位草根女性顽强生长终成大器的有力佐证。在可以预见的热捧下,张伟丽被“封神”了。

      但就像胜与负相伴相生,网络的追捧和攻击是名声的一体两面。张伟丽第一次体会这种过山车般的感受,就是在78秒速败于罗斯之后。“输不起”“飘了”……网络上充斥着失望、不满和批评。那些她曾经参加过的商业活动、综艺节目,更是成为意图快速兑现商业价值而荒废训练的“实锤”。

      “有种对不起全世界似的(感觉)。”那时的张伟丽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更在意负面评价;她不理解,许多比赛前还在热烈支持和夸赞她的人,为什么瞬间恶语相向。她明知陷入这种漩涡有害无益,却仍然忍不住浏览恶评,甚至回击,好几个夜里辗转难眠。直到与罗斯二番战之后,张伟丽心里的坎儿也跨过去不少,“喜欢你又如何,讨厌你又咋地,我就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而当下张伟丽要走的,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在一个由他人制定规则且完全掌控运行的世界里,她和她的团队只能用实力去博取更多空间。对此,教练蔡学军有深切的体悟。“还是要把自己练强。如果你想有话语权,就一定要打败他,他才会听你讲话,要不然你说什么都不是。”蔡学军说,“止戈(为武)是吧,不是说我停下来就叫武了,不是,我(得)有能力停”。

      张伟丽让综合格斗(MMA)在中国的认知程度直线上升。事实上,作为一项融合了世界各种搏击技术的运动,中国武术是它的源头之一,李小龙更被奉为“MMA之父”。目前综合格斗界最有影响力的赛事UFC创办于美国丹佛,至今只有少数中国选手能够被他们签下,而张伟丽更是亚洲唯一一位曾获金腰带的选手。

      站在那个台上,你就代表中国——无论是技术,还是在精神层面。就像她在社交账号上发的一句话:“格斗是一项矛盾的运动,正如我们在八角笼里展示暴力美学的时候,想要传达的却是人类战胜自我、战胜偏见、战胜困难的勇气。”

      (《新华每日电讯》6.8 牛梦彤 沈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