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考作文考题的一大趋势,是紧密联系时政热点与现实生活,且结合得越来越巧妙。命题专家组表示,学生关注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动态,就会有更多发挥空间。例如今年全国乙卷结合“北京:双奥之城”的材料,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感受与思考;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要求结合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以“选择·创造·未来”为题作文;浙江卷则关注创新驱动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有的作文题目更强调结合个人体验书写对生活的感悟。例如,天津卷的“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全国新高考Ⅰ卷着眼围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启示意义等。命题组专家认为,材料强调“本手”的“合乎棋理”和“功夫扎实”“理解深刻”,意在启示一线师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遵循认知与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守正而后创新。
如何具备家国视野与时代精神,已成为青年一代的必答题。逻辑思辨与表达能力依然是考查重点,且难度有所提高。同时,对人文知识的考查,也进一步从熟悉背诵向灵活运用转变。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材料作文在命题上逐年成熟,给定材料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为学生思辨和表达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学生应在平时学习中培养开放性思维,独立思考,建立观点,敢于质疑。
(《新华每日电讯》6.8 舒静 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