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深挖政商“旋转门”背后腐败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15日   01 版)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深挖政商‘旋转门’背后腐败”,并通报系列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政商“旋转门”这个词多番出现。2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对政商“旋转门”等典型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年初的中央纪委全会提出,要开展金融领域政商“旋转门”“突击入股”等排查清理。今年中央巡视组对银保监会、证监会党委的反馈意见中均有如下表述:“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存在廉洁风险,政商‘旋转门’问题比较突出”。

      企业热衷于请原来的官员担任高管,看中的是其人脉资源、政策熟悉度等,一些官员也乐得“发挥余热”,顺便多拿点高薪。中山大学教授陈天祥曾撰文指出,这种不健康的“旋转门”存在诸多弊端,包括利益输送、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环境、使公共政策失败等。

      例如,这些不法官员可能利于其身份或信息优势,在税务、金融、管制、财政支持等方面为所任职的企业或机构谋取利益,而企业给这些官员或离职官员提供丰厚报酬,从而助长腐败或变相腐败。

      这种利益关联也容易导致公共政策的失败,官员在任时就可能为未来“铺路”,决策不是从公共利益出发,比如给企业量身定做市场准入门槛、在日常监管中“通风报信”等。

      2013年,中组部曾发文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清理40700多人次,甚至在上市公司中掀起“去官员独董潮”。2017年,中组部等四部门再次发文,细化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规范。当前,“旋转门”的问题在金融领域突出,不意味着它只存在于金融领域。从查处的案件看,国有控股企业是一些领导干部离职退休后投资入股、利益输送的重要目标。因此,除加强离任经济审计、注意官员离职退休的监督外,必须盯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排查离职退休人员突击入股、违规返聘等问题,同时增加政策透明度,防范利益输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5.30 管筱璞 韩亚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