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印太经济框架”可持续性存疑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08日   07 版)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宣布启动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这项由美国主导的“亚太经济伙伴关系”表面上是区域经济合作倡议,但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它都难以成为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制度安排,反而可能沦为制造分裂对抗的地缘政治工具,其可持续性存疑。

        其一,“菜单式”模式具有“强制消费”性质,成员国难以全盘接受。“印太经济框架”原则和标准由美国主导制定,体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所谓“高标准”的背后是为了保护美国工人、小企业主和农场主的利益,维护美国民主党的基本盘,实际上是一种“换装”贸易保护主义。

        其二,日、韩等发达经济体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难以承受与中国完全脱钩的代价。日本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成员国,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员国。特别是RCEP生效后,日本出口工业产业的关税最终降低91.5%,对华出口商品的零关税比例由8%增至86%,并为其GDP贡献2.7%的增长率。韩国也是RCEP的成员国,目前,韩中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相互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

        其三,东盟国家担心东盟中心地位受到冲击,对“印太经济框架”防范心理很重。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研究员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表示,“印太经济框架”的目的是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为亚太地区制定规则,提升美国利益,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其四,美国信用受到质疑,美国是否履行承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当前,美国国内政局不稳,这一框架没有经过美国国会的授权和批准,是否能获得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的广泛共识还是一个未知数。

        其五,经济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与亚太合作成功密码相违背,注定失败。“印太经济框架”高举所谓“价值观”和“高标准”,以此进行身份界定,是典型的地缘政治工具。

        美国强推“印太经济框架”,违背区域内达成的共识,将区域内的经济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和意识形态化,其结果只会使区域内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难以维持。

        (《人民日报》5.30 许利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