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01日 星期三

    陈寅恪称许的“大文章”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01日   05 版)

        “有一篇大文章,君必一读”——此话系出自陈寅恪先生之口。众所周知,在中国学界,陈寅恪对中国历史典籍文献的博闻强记,以及对史料一如“百科全书的占有”和掌握,素有“百年来第一人”之誉,他也因此被人称为“教授中的教授”。同样为人所知的,还有陈寅恪的厚积薄发,他在五十岁时写出了奠定其在隋唐史领域研究地位的专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年后又写出《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两部著作,凸显了陈寅恪独到的史家眼光和治学精髓。知道以上这些,大多的所谓学术文字不入他的法眼,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就是有着挑剔和苛刻学术眼光的陈寅恪,有一天却认真地对他人说,“有一篇大文章,君必一读”。那么他称许的究竟是一篇什么“大文章”,又出自谁之手?    

        原来得到陈寅恪称许的“大文章”及其作者,是历史学家钱穆及其所著《国史大纲》中那篇两万多字的“引论”。晚年钱穆著有《师友杂忆》,其中记载1939年3月,参加在昆明召开的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的张晓峰,于会后探访暂居宜良的钱穆,向他转告了陈寅恪称道《国史大纲》“引论”一事,“《国史大纲》稿既成,写一引论载之报端,一时议者哄然……张其峋晓峰来昆明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晤及陈寅恪。寅恪告彼近日此间报端有一篇大文章,君必一读。晓峰问,何题?乃曰,钱某《国史大纲》‘引论’。”    

        钱穆记载此事既涉及张晓峰,可见所记有据。只是由于张晓峰没有提及陈寅恪何以称许《国史大纲》“引论”,并建议他“君必一读”的详细细节,所以个中原因或内容,我们今天只有像当年陈寅恪建议张晓峰阅读《国史大纲》“引论”一样,通过阅读“引论”去作探究和领会。

        钱穆的《国史大纲》是一部通史性论著,成书背景正是抗战期间。钱穆其时任北大历史系教授,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辗转大半个中国,最后停留昆明宜良岩泉寺,倾心写作《国史大纲》。当时生活困窘,物资紧缺,加上内忧外患,这些都于无形中使钱穆把对中国命运的思考贯穿在全书始末。他希望这部张扬士之力量的著作,能对作为抗战中流的精英分子有所助益。全书于1936年6月完成,成书前五个月,钱穆情难自已,憋不住先一气呵成写出该书“引论”。其中指出,“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历史智识,贵能鉴古而知今”。    

        除此之外,“引论”中还不乏钱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满腔温情:“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认识。欲其国民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我人今日所需之历史智识,其要在此。”

        上举陈寅恪的两部专著也完成于艰苦的抗战时期,其人生动荡及所经历的苦难与钱穆颇相类似,或是他心里先已有了共鸣。再有就是自写出那两本扛鼎之作后,中国学界便一直翘首以待他再写出一部通论性的中国通史或文化史,结果却没有等到。但钱穆《国史大纲》“引论”中的立论与观点和他的思想相契合,应该不言而喻,我想,这也是钱文入他法眼的原因。

        (《新民晚报》5.19 陆其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