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分流”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部分代表委员认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分流”模式,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他们建议,“普职分流”不要搞大体相当,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积极探索“普职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职分流”,且坚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始于1985年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几十年来,这一政策对于普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由于时代发展、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普职分流”政策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调研发现,“在一些家长看来,‘普职分流’政策导致升学竞争的压力进一步下移到初中甚至小学。”有些父母认为高中阶段“普职分流”政策剥夺了孩子平等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权利。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胡卫表示,“普职分流”被很多父母认为是孩子在中考时被“淘汰”到中职,令父母充满“普职分流恐慌”。“这加剧了中考竞争,严重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双减’目标的落实。”
张志勇建议,要尊重父母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选择。各地应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出发,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应逐步将“普职分流”的重心上移,将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主体。国家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待条件成熟时再面向全国推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背景下,市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层次要求越来越高,“普职分流”从“初中后”转向“高中后”是必然选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此,胡卫认为,要积极探索“普职融合”发展新模式,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把更多高中办成综合高中,同时在每所高中学校开设普高课程和技能课程,并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尤为重要的是,职教高考要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
(《中国青年报》3.21 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