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提出“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碳交易日渐成为热词。长三角各地开展了不少探索,尤其在浙江,涌现出了一批“卖碳翁”。
去年底,安吉开展竹林碳汇收储交易试点,首批完成收储交易的大里村等五家单位共拿到三年竹林碳汇交易金108.62万元。从2020年开始,丽水山区已先后达成6笔碳交易,卖出670余吨碳减排指标。其中,两家银行试水零碳金融网点打造,通过购买碳汇来抵消运营和装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多笔碳交易背后,出售碳汇的村庄成为赢家,将空气“变现”成了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将“叶子”变成“票子”。长期专注于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等研究的丽水学院教师李泰君表示,安吉、丽水等地“卖碳翁”的交易,本质上是林业碳汇。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执行院长刘克勤认为,碳汇交易的目的是为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搭建一座桥梁。一般来说,林业碳汇储备丰富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可能相对落后,推动林业碳汇交易或许能帮助一批风景好但经济弱的地区弯道超车。
目前,仅靠区域里的“内循环”很难消化掉当地的林业碳汇存量和增量,未来可能需要更大范围、更高层级的平台来发挥作用。
(上观新闻 2.24 朱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