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2月16日 星期三

    消除车用锂电池安全隐患是个系统工程

    《 文摘报 》( 2022年02月16日   02 版)

      2月8日凌晨,上海普陀区宜川四村发生一起火灾,造成3人死亡,起火原因系放在卧室内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故障引起。宜川四村至少有一个集中充电车棚,在南面靠近马路的几处非机动车停车位也设置了室外充电桩。采访中,居民对于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安全风险或多或少都有了解,然而,小区内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的情况仍旧常见,这是为什么?

      在一些居民看来,部分人员对电动自行车电池隐患的认知还不到位,安全意识欠缺。此外,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太少也是一个现实原因。居民张大姐说:“停车棚经常没有空位的,充电桩就装了那么几个,根本不够用。”

      截至2021年底,上海共有4800多个既有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约占全市1.3万余个小区的37%。这些举措,缓解了电动自行车无安全充电场所的问题。但同时也要看到,尤其是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安全充电场所仍存在较大缺口。

      在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规范充电过程中,也有“意外”发生。在一些已经建成集中充电设施的小区,出现了居民使用意愿不高的现象。一方面是部分市民不习惯将车停放到车棚,嫌麻烦;另一方面,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家里用电便宜,智能充电设施可能贵一些”。

      “消除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隐患,是一个涉及顶层设计、法律保障和落地实施等不同层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切实做好管理,更需要用心做好保障。”业内人士指出,确保电池质量需要从源头“治本”,而要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问题,则需要更多社会共治方案。

      (《解放日报》2.11 邬林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