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2月16日 星期三

    知“气候变化”则定分止争

    《 文摘报 》( 2022年02月16日   07 版)

      在著名的《论语》“侍坐章”中,孔子高度评价与认同曾皙的理想,所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让人感受到时光的美好与生命的丰沛。这里提到,在暮春季节出游时要到沂水中去洗浴,历来被一些学者质疑,认为从气候温度角度看是不可能的。

      以王充、王夫之等古代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正岁二月还很冷,完全不适合在河水中沐浴。现代学者于省吾在《论语新证》中也认为,周正暮春是夏正的一月,不是适合洗浴之时,因此这里的“浴”字应该读为“沿”,意思是沿着沂水走,而不是在沂水洗浴。

      但如果从古气候学的知识出发,就可以发现这些怀疑的意见其实不能成立。因为古气候学的研究表明,孔子生活时代山东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着大片的竹林,环境与现代长江流域相似。以笔者熟悉的现代长江流域气候而言,暮春时节常态是二十多度,完全可以在水中洗浴。因此,当时暮春时节的鲁国郊外,是完全可以在户外洗浴后再愉快参与祭祀活动的。

      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利用了大量资料复原中国数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基本线索,研究结果表明,春秋时期气候偏暖,《左传》中记载鲁国过冬,公元前698、590、545年等年份甚至在冬天得不到冰,而竹子、梅树这样的亚热带植物,频繁见于《左传》和《诗经》。

      而对“浴乎沂”的气候条件深表怀疑的王充、王夫之,其生活的时代恰恰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寒冷期。古气候学的研究表明,王充生活的东汉时代是一个“小冰期”,“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严寒,当时晚春时节的首都洛阳还冻死过人,他对此应当有深刻的印象,因此不信孔子时代的暮春气候可以“浴乎沂”。而王夫之生活的明末清初,又是著名的“明清小冰期”,也是异常寒冷,气候比现代温度还要低得多。

      (《南方周末》1.13 李竞恒)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