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局势近期剑拔弩张,乌俄双方在两国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人员和装备。美国和北约新动作频频,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风险加大为由,向乌克兰增派军舰和战机,授权驻乌使馆撤人。
乌克兰问题因何而起
2014年2月,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颜色革命”中下台,亲西方政府在乌克兰掌权并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战略。乌克兰战略地位重要,原本就是美俄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此后更是沦为大国角力场,陷入无休止的动荡。
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独立公投并入俄罗斯领土、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并与政府军爆发武装冲突后,乌克兰政府对俄立场趋于强硬,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米亚并“停止支持”顿巴斯地区的民间武装。俄方则强调,克里米亚入俄是克里米亚人民的合法选择,俄罗斯在顿巴斯问题上不是冲突参与方,乌克兰政府应与东部民间武装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在顿巴斯地区战火导致大量伤亡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展开政治调解,建立了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俄罗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以及“诺曼底模式”调解机制。“诺曼底模式”的最大成果是2015年签署的关于政治解决乌东部问题的新明斯克协议。该协议体现了乌东部民间武装关于在法律上取得特殊自治地位等诉求,同时,乌克兰政府关于恢复对乌俄边境的控制等诉求也得到体现。
然而,新明斯克协议并未得到有效履行。近年来,顿巴斯地区的两个“共和国”离心力加大,顿巴斯当地民间武装与乌政府军小规模交火时有发生,但东部问题在国际社会的受关注度逐渐下降,陷入暂时“冻结”状态。
乌克兰会爆发大规模冲突吗
拜登政府上台后对俄态度强硬,一再鼓动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表态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加强对乌政府的军事援助。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试图借助乌克兰这枚棋子加大对俄罗斯的孤立和打压,同时挑拨俄欧关系,拉拢欧洲盟友,强化它们对美国的军事依赖。从内政角度看,拜登政府还试图利用打“乌克兰牌”为民主党在今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加分。如果乌东部再度爆发大规模冲突,俄罗斯难以置身事外,欧洲将不得不紧随美国重拳制裁俄罗斯,美国可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拜登政府则可将自己塑造为“和平缔造者”,提升美国的影响力。
乌克兰政府向东部顿巴斯地区民间武装发起大规模军事进攻,或者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大。
首先,乌克兰军队虽然在西方援助下实力得到提升,但依然不具备赢得顿巴斯地区军事胜利的能力。其次,西方并不真正关心乌克兰的利益,只是将其用作削弱俄罗斯的工具,美国和欧洲国家不会为乌克兰冒险。拜登政府的对俄政策是在遏俄的同时与俄建立“稳定、可预测的关系”。第三,俄罗斯如果采取进一步行动或将招来更多制裁,俄方将慎重评估。
(综合新华国际头条、新华网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