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1月29日 星期六

    盆满钵满过大年

    《 文摘报 》( 2022年01月29日   03 版)

      ■孙博

      早就听广州籍的太太说过“盆菜”,但一直没机会在广东品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好在七八年前,多伦多有中餐馆推出盆菜宴,我们就迫不及待一试。

      那是春节前的一个晚上,大家庭十多人冒雪来到粤菜馆。放眼望去,三四十桌人都在吃热气腾腾的盆菜,蔚为壮观。每个桌上都有一个巨大的铝盆,五彩缤纷的美食堆得如山高,十种菜肴层层相叠,寓意“十全十美”。

      我对不锈钢大盆感到特别好奇,侍应解释:“很早以前的盆菜,都是以木盆盛载,现在大部分都改用锑盆,或者陶瓷煲,方便食用前加热。”他还说,过去乡下每逢喜庆节日,比如新居入伙、祠堂开光、新年点灯、春节,等等,就在空旷的地方聚餐,配以木台木凳,以木炭加热,大家围着热烘烘的盆菜,边品尝边庆祝,盆菜就有了“团团圆圆”的意思。

      大家欣然逐层开吃,由上至下,越吃越有滋味。先品尝名贵的鲍鱼、海参、大虾,然后吃贵妃鸡、烧鸭、鲮鱼球、西兰花。末了,再吃最下层的焖猪肉、冬菇、枝竹,它们完全吸收了汤汁,十分入味。

      酒醉饭饱之后,打道回府。齿颊留香之际,上网查询盆菜的详情。原来,盆菜是东莞市长安镇、香港新界的围村原居民的传统食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有关它的起源,有好几个版本,其中有一个似乎比较靠谱——与南宋君臣逃难至香港及华南一带相关。相传,文天祥被元兵追杀,横渡伶仃洋,逃亡至东莞一带,由于天色已晚,众将士又饥肠辘辘,当地村民同情他是忠臣,用仅存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做饭。但在仓促之间,村民找不到足够的器皿盛载食物,只好拿木质面盆盛菜,将士围盆而食……

      第二次吃盆菜,是在去年的除夕。那时,多伦多的新冠疫情严重,处于封城阶段,大家纷纷宅家工作、上网课,所有餐厅都不准堂吃。华人酒楼各出奇谋,推出多种外卖庆祝春节,象征“美美满满”的盆菜突围而出。

      我们也凑热闹,预订了六人份的盆菜。大年夜的傍晚,去餐厅取回盆菜——用陶瓷煲所载,色香味俱全,全家四口大快朵颐。两个儿子都是“大胃王”,半小时不到,盆菜一扫而光。最后,我只好煮乌冬面,捞盆菜汁,才把他们俩喂饱。

      (中国作家网 1.1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