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越来越少。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纷纷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纾解群众办事难,受到普遍好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不是万能钥匙,而是权宜之计。为什么会存在“不好办”“办不成”的事情?是不是还潜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有的办事人员在担当尽责方面是不是还存在差距?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是一条自律底线。
——“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这一表述,再次出现在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公开通报中。为什么“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也触碰党纪底线?这是因为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不论行贿形式如何多变,本质上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交易性,是对公正执行公务的影响和干扰。对此,党员干部理应保持清醒的警觉。
(综合《人民日报》、澎湃新闻 2021.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