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1月01日 星期六

    雪神保佑东北小孩

    《 文摘报 》( 2022年01月01日   03 版)

        ■鲍尔金娜

        沈阳下了今年第一场雪。朋友说,她的孩子因为雪天停课了,我俩感叹,现在的小孩完全不知道扫雪的乐趣。当然,儿童不用在冷天室外做劳力,是社会的进步,我们那时候对于扫雪的异常狂热,多少也有点集体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特征。

        可是,现在的小孩不知道“雪停就是命令”这句话对于当年坐在中学教室里的我们有多强烈的吸引力,到底是错过了一点奇幻的经验。在东北的冬天,雪神决定解放孩子们多少次,学校根本无能为力。哪怕考试卷子已经拍到桌子上,只要广播一句话,一群人急着抢着出门取铁锹,零下二十度的空气里充满狂欢、不上进、疯疯癫癫的甜味,老师只能叹气。只要不上课,干什么都行,是我们那时候默认的精神理念。以扫雪的苦替换上课的苦,怎么看都合算——对我们来说,在雪里干活就是在雪里玩。守纪律也就那么回事。怕冷怕感冒,是长大之后才有的属性。   

        一场真正让我们打高分的扫雪,灵魂全在于跟梆梆硬的冰坨子作斗争。除冰不是轻松活,要出真力气,懂敲、砸、踹的技法,还得结合巧劲儿,更得靠人定胜天的决心。扫雪穿什么无所谓,戴再厚的帽子,睫毛也会冻得一根是一根,看世界全是亮闪闪的重影。

        挑选铁锹才是真正的讲究:最好用的是短粗杆的大脸铁锹,发力稳准狠,敲打雪壳子如有神助;那些行动缓慢的小孩最后都只能拿到杆子细长,锹面轻飘的破玩意,磕起冰来软若无骨,像小鸡叨米。有好铁锹的同学都不愿意跟有破铁锹的同学挨着,容易被老师认为干活不麻利,看起来也不专业。东北小孩子干什么都讲个有样儿,扫雪也不例外。

        眼看一块一块黑色的柏油马路从白色蛋糕糖霜一样的厚冰块里被铲出来重见天日,形状跟麦田怪圈一样整齐,平润,富有图案美;路过的汽车开得四平八稳,行人不打出溜滑,都是因为我们重新把大地打开了,那种成就感真是有滋有味;更重要的是扫雪从开始到结束,包括中间夹着的打雪仗、男女生打情骂俏、发呆发愣,几个小时轻松就过去了。

        我记得自己那时候总是在头一天睡觉前就盯着窗外初具模样的小雪花看,心里祈祷雪神不要三心二意,下一会儿就干别的去了。只有经历一晚上苦寒保存的积雪才有导致我们停课的潜力。雪神长什么样,我不知道。我就觉得应该有这么个神,这个神一直在默默保佑着东北小孩,让我们在冬天里能停课扫雪,在冰上骑自行车上下学也不会摔坏脑袋,回家还能吃冻梨。

        沈阳的雪也终于下完了。看朋友圈里的照片,雪人人口激增,一夜间站满大街小巷。胖的、瘦的、戴帽子的、没戴帽子的、抹了腮红的、脸色苍白的,不管长什么样,看起来都可爱——都是被温柔的人凭空造出来的生命,而它们的生命长度在阳光下又那么不可预测,看一眼是一眼。

        (《文汇报》2021.12.1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