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革命家,又是文章大家。革命召他以实践,战斗假他以文章,他在革命征程中,持短笔,照孤灯,蘸遍山河大地的苍茫云烟和革命者洒下的热血,书写着历史的华章。他的文章如长江大河,奔腾汹涌,革命者看了坚定信心,迷惑者看了找到方向,敌人看了胆颤心惊,责难诘问者看了很难回答,中间派看了同情且倾向于我,真的是大长自己的志气,大灭敌人的威风。
毛泽东的文章精神灿烂,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学风文风的代表。“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学习毛泽东的文章之道,传承文脉,端正文风,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生爱好是写作
毛泽东存世的第一篇文章是《商鞅徙木立信论》。这是他在1912年19岁时写的政论文,全文465字,小楷书写。初试啼声,迥异凡响。这篇作文得了100分,获得国文教员柳潜的高度评价,柳老师除了写下140余字的批语进行赞扬,还预测道:“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
1917年4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第三卷第二期上发表《体育之研究》。这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它?”这是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的话,这个宣言同时宣示着一位文章家上路了。
毛泽东28岁时主编《湘江评论》,既当编辑,又是作者。预约的稿子常不能收齐,他就冒着酷暑和蚊叮虫咬自己写稿,一个多月内写了40多篇文章,多是杂文。到出第五期时,《湘江评论》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了,好在前面4期的文章保存了下来。此后,毛泽东还在《大公报》《女界报》等报刊上发表许多文章,特别是他针对赵五贞女士抗议包办婚姻自杀之事,连续发表10篇文章,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是毛泽东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乃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之后,指挥打仗再忙再累,工作条件再苦再差,他都坚持亲自起草文章、电报等。他把写作当愉快的革命事业了。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代表作是《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都是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写下的。这些经典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原创性的思想和鲜活的事实,把中国革命引向一个新的局面。
苏区时期,毛泽东一度被边缘化,也没有停止手中的笔。这时期,他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游击战争》等产生广泛影响。
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长时间的理论准备,加上落脚陕北后可以从容地思考问题,毛泽东开始从事理论著作的写作。《矛盾论》《实践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老三篇”等一批经典问世。这是对中国革命最具影响力的一批理论著作。这些著作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文字上,多为精心而严密的建构。文字破茧而出,思想化蛹为蝶,毛泽东著作家的形象巍然屹立,没有人嘲笑毛泽东不懂理论了。共产党的叛徒叶青曾经认为中共内部没有称得上有“理论”的人。他看了毛泽东的《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不得不佩服地说:“我对于毛泽东,从此遂把他作共产党理论家看待了。”
延安是毛泽东写作的高地。《毛泽东选集》四卷共159篇文章,有112篇诞生于延安时期;《毛泽东文集》八卷的802篇文章,有385篇写于延安;《毛泽东军事文集》六卷中1628篇文章,也有938篇是在延安写的。当然,还有一些重要著作没有收入这些集子。比如《驳第三次“左”倾路线——关于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期间中央路线的批判》,是毛泽东的激愤之作,因为写得太尖锐,担心不利于团结同志,一直没有公开发表。
1948-1949年,是毛泽东创作的又一高潮。《将革命进行到底》《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五评”美国白皮书……美国的白皮书是1949年8月5日发表的,在一个多月里,毛泽东连续发表“五评”,抓住白皮书中的要点和要害,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欺骗性,批评了国内一部分人对美国的幻想,并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阐明,文章气势如虹,意气风发,有许多燃烧的句子,展现的是不可阻挡的开国气象、开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余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七千人大会讲话)陆续问世……目光远大,笔锋强健,思想颇具开放性。1956年他亲自选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口气写了一百多条按语,长者千言,短者几十个字。
毛泽东上世纪50年代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写作,天马行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毛泽东“述而不作”,他的“文章”化繁为简,大道至简。总的看,多是只言片语,点到为止。但不能不说,批语、谈话等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作了。
各种体裁皆有经典
毛泽东文倾江海,一生留下的文稿有4万多件,字数达三四千万字。这些文稿文章涉及各种体裁。
诗词是他一生的最爱,结集为《毛泽东诗词集》。他还写有集句诗、打油诗、联句诗,还有诗话、诗评等。诗人臧克家说:“毛主席诗词常读常新,毛主席诗词越挖越深。”高亨教授在一首词中评价毛泽东诗词说:“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毛泽东以“诗雄”的形象进入中华诗词巨人的行列。
大处落墨,政治论文他写得最多。《毛泽东选集》四卷为其代表,郭沫若称之为“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还有《毛泽东文集》8卷,精彩纷呈。毛泽东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都有尝试,考据之学,他也涉猎。还写过祭文、挽联,这是古老的文类,他写得不落俗套,《祭母文》《祭黄帝文》是其代表。
虎帐拟电文,倚马草军书。毛泽东在战争年代,主要是靠电报指挥战争,他握管便写,起草了几千份电报。参与编辑《毛泽东文集》的逄先知评价说:“这些军事电报虽然有许多生疏的地名和敌我双方的部队番号,但都是可以单篇阅读的。这些电报不仅可以读懂,而且很有趣,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和思想性的东西,给人们以启迪和智慧。这些电报气势恢宏,文笔非凡,堪称范文。”
毛泽东一生写过许多书信,信手写来,无不入妙。香港作家董桥有篇文章叫《毛泽东会写信》,其中说道:“毛泽东白话文写得漂亮。”他以毛泽东1958年7月1日致胡乔木的一封信为例,评价说:“信中文字简洁得很,又有气势。白话信写成这样,值得学习。”书信是毛泽东著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央档案馆保存下来的有1500多封。
毛泽东起草文件、通讯等一些非文学体裁的文章时,不是把思想和意思说清楚就行了,他还讲究行文中的文采文风。即使写公文,他也不是像许多人那样用习惯的公文语言来写,而是有意识地把公文当“光昌流丽”的散文来写,增加公文的感染力。
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到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时,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进行了精辟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如此遣词造句,郁郁乎文哉,可见毛泽东心中具有很强的文章意识、散文意识。编辑《毛泽东集》(20卷本)的日本人竹内实说:“很多人读了《毛泽东选集》中的文章,都觉得毛泽东的诗兴非凡。那些文章虽说都是政论文,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枯燥无味,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容,有力地展现了文章的逻辑性。”
这里重点说说一个大家没有关注的一个体裁:战场喊话。
战场喊话(又叫火线喊话),是在战场前沿上对敌进行的口头劝降活动,目的是瓦解和涣散敌军,促使敌军官兵放下武器。这本来是基层官兵的事情,从来不是大人物干的事,基本上不需要正经的稿子,更不需要形成正式的文章,都是喊完拉倒,保留不下来。毛泽东自辟新境,在组织战斗和指挥战役时,亲自操刀,把战场喊话写成战斗檄文,写成了经典。
1948年11月,毛泽东写《向国民党军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用文字摧垮敌人心理:“人民解放军现在已经把你们完全包围住了。你们已经走不出去了,你们的命运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为你们设想,为人民设想,你们应当赶紧缴械投降……”同月,毛泽东还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给国民党高级将领喊话。如今看这两篇文章,如我是喊话者,洋洋洒洒,胜利在握,自信充满,神气活现;如我是被喊话者,听得哆哆嗦嗦,吓得心惊肉跳,一点战斗精神都没有了,只想发抖着身子赶快举手投降。
毛泽东自己署名的文章自己写,还替党中央写文件,替报纸写发刊词、社论、编者按,替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写新闻报道、时事点评。新华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收入毛泽东关于新闻的论著71篇,他亲自撰写的新闻作品28篇,他修改的稿子24篇。新华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收入他1919至1970年为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撰写的各类文字133篇。这肯定不是毛泽东的全部新闻作品。作为最高领导人亲自上阵“新闻战线”(把新闻称为“新闻战线”,也是毛泽东的创造),这在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实属罕见。
提倡自己动手写文章
毛泽东自己动手写文章,并且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认为这是一种好的作风,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1948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要求,“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
1958年1月12日,毛泽东给刘建勋、韦国清写信,他说:“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第一书记挂帅,动手修改一些最重要的社论,是必要的。”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要求:“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不可以一切依赖秘书,或者‘二排议员’,要以自己动手为主,别人帮助为辅。……一切依赖秘书,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一种表现。”
1964年3月28日,毛泽东把领导干部不动手写文章上升到官僚主义来批评。他说:“有的人,自己不写东西,让秘书代劳。我写文章从来不叫别人代劳,有了病不能写就嘴说嘛!现在北京当部长局长的都不写东西了,统统让秘书代劳。秘书只能找材料,如果一切都由秘书去办,那么部长局长就可以取消,让秘书干。”
自古以来,常有抄袭人家文章的“雅贼”,叫做“文抄公”。蜀主孟昶的《玉楼春》(冰清玉骨)是两首七绝,苏东坡把它化来,经过增字、增韵而成八十二字《洞仙歌》。毛泽东评价说:“苏东坡是大家,所以论者不以蹈袭前人为非。如果是别人,后人早指他是文抄公。”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批评说:“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事情,把别人写的整本小册子,换上几个名词,就说是自己写的,把自己的名字安上就出版了。不是自己的著作,拿来说是自己的,这是不是偷?呀!有贼。我们党内也有贼,当然是个别的、很少的。这种事情历来就有的,叫做‘抄袭’。这是不诚实。马克思的就是马克思的,恩格斯的就是恩格斯的,列宁的就是列宁的,斯大林的就是斯大林的,朱总司令讲的就是朱总司令讲的,刘少奇讲的就是刘少奇讲的,徐老(徐特立)讲的就是徐老讲的,哪个同志讲的就是哪个同志讲的,都不要偷。”一组排比句子,讲述了不要做“文抄公”的道理。这其实提倡的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作风。
横扫千军如卷席
毛泽东在西柏坡一年时间,亲手拟电报400余封,指挥“三大战役”,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周恩来说:“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天天发电报,就把敌人打败了。”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文章,堪称毛泽东的“撒手锏”。
用“笔杆子”打败敌人的最惊人的一幕发生在西柏坡。1948年10月,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得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情报后,准备出动近十万大军和骑兵进行突袭。当时国共主要战场在东北和西北,西柏坡周围的解放军仅有一万余人,军情火急。毛泽东得到消息,他说:“我们要给傅作义一点厉害看看。”周围的人心中疑惑:我们身处险境,还要给别人厉害看?毛泽东拿起了“笔杆子”,亲自组织和撰写了几篇新闻:第一篇,是胡乔木起草、毛泽东修改的《蒋傅军妄图突袭石家庄》,新华社10月25日播出;第二条,是毛泽东写的《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新华社10月26日播出;第三篇,是毛泽东写的口播稿《关于敌军拟袭石家庄的口播稿》,新华社10月29日播出;第四篇,是毛泽东写的述评稿《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新华社10月31日播出。这些评论,把傅作义进攻石家庄的种种计划予以揭露,号召解放军和民兵,做好歼灭敌人的准备。傅作义收听到中共方面的广播,一看中共对他们的计划了然于胸,早有准备,生怕遭到埋伏,只好悄悄地将开出去的部队撤回北平。正是:毛泽东巧设空城计,一支笔吓退十万兵。
传神文笔写千秋。毛泽东的文章,为党人立心,为百姓立命,为民族的复兴开启航程。他的名章妙句传布于广大人群,改变了许多人的思想,乃至改造了许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发挥了刻骨铭心的久远效应。
清魏秀仁小说《花月痕》第三十一回有个词叫“文章华国”,意思是说,好的文章是国家的荣誉和光彩。毛泽东以著作华党,以文章华国。
(《中国青年报》12.8 胡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