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权利,而非特权,不可被剥夺,也不可被限制。
——复读12年的广西考生唐尚珺参加了13次高考,因一心想去清华,所以放弃了曾考上的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志愿学校。对此,有网民建议对其按失信考生处理。客观而言,录而不读的确会造成名额浪费,但这是每位考生的自由,个体选择权是社会应当保障的高层次价值,不可动辄给考生扣上“失信”帽子。增加招考制度灵活性,完善信息反馈机制,让学生得以“后悔”,高校可以“补救”,这才是更合理的解决思路。
▲好剧本、好表演之缺,说到底是人才之缺。
——中戏将于2022年起招收相声创作表演方向本科生,有人认为“课堂之上教不出相声大师”,担心此举劳而无功。一段时期以来,相声面临创演低迷、缺少佳作、人才匮乏和格调不高等问题,人们担心的其实是相声艺术的专业实操性,在我国高校学科设置上,有越剧本科、京剧本科,还有京剧研究生班,以此为鉴,相声教学或许可采取“学校集中授课+名家分别指导”等方式,解决相声人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
(综合人民网、中青网 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