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得知,上海2021年手语服务项目社会班启动,可免费为学员培训手语,作为一名联系残联的记者,我没有犹豫便报了名。
第一天上课,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从19岁到66岁,不同年龄段的学员都有,职业有学生、公务员和公司职员,有警察、记者和医护人员,有客服、导游和志愿者,甚至还有全职妈妈。
语言是消除隔阂的工具,手语则是听障群体和外界建立联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海持证残疾人近60万,其中,听力残疾人8万。但和庞大的城市人口相比,残疾人仍是少数,他们的权利同样需要得到保障。
我们说城市要有温度,如何让这份温度真正落地,往往在于行动。手语班里,不同的学员带着同样的目的前来。有参加过助残活动的大学生,想“多学一门技能”更好为残疾人开展活动;有来自街道的基层干部,希望学会手语后在工作中给听障群体更多帮助;还有一位羽毛球教练告诉我,期待学会手语后可以有机会免费教听障朋友学羽毛球……学员们在培训结束后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真正学以致用,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是手语班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城市温度落到实处的体现。
(上观新闻 11.11 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