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谁来满足“银发族”精神文化需求

    《 文摘报 》( 2021年11月16日   01 版)

        青春偶像剧、综艺真人秀、文化类节目……各种内容随着电视画面的切换轮流闪现。不过,这一切似乎难以引起67岁的郑君荣老人的兴趣,“要么看不懂,要么离咱的生活太远。”郑君荣是山东枣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儿女已成家,孙辈也已上学,按说应该对日子很满足,可她总感觉生活里缺点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跟青少年一样,老年人同样有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只不过很多时候,这种需求被社会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对于很多独居老人而言,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不足已成为影响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亿,全国共有老年学校4.9万个,各类老年活动室35万个。几年过去,我国老年人口增加2000多万,可老年活动场所并未增加多少。放眼城市的各种公共文化空间,不管是文化馆,还是图书馆,到处都是青少年的身影。也许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老年人爱静不爱动,对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需求并不强烈。

        可现实是,因为文化活动空间不足而引发的矛盾频频出现。例如“广场舞老人与打篮球年轻人为争夺场地互殴”“老年晨跑队暴走遭遇车祸”等新闻屡见报端。

        学者刘向国建议,在老旧小区改造时要盘活存量,新建小区更应将老年活动室纳入配套设施。此外,老年人的文艺活动和文艺需求需要专业化指导。相较于丰富的文化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养老院等区域有时可能会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死角”。有专家表示,各种养老机构应加大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沟通对接的力度,以增加公共文化服务配送的数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

        (《光明日报》11.10 方莉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