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建立科学规范的拔尖人才选拔体系

    《 文摘报 》( 2021年11月16日   06 版)

        拔尖人才是人类智慧和能力的集大成者,有必要为其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选拔与培养体系。我国目前的拔尖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是我国高等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方向。

        能否成为“国之重器”,肩负更多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对拔尖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众多国家从顶层设计角度部署拔尖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驱动力。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双重背景下,未来的拔尖人才除了具备超常禀赋和能力外,还应有为国家需求和为社会服务的初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人类发展重大命题。

        目前我国对于拔尖人才的社会责任感从政策导向、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待提高。

        从政策层面而言,我国近年来虽然出台多项拔尖人才专项政策,旨在构筑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专门通道,集中培养一大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但在“强基计划”出台之前,这些政策多聚焦于学术英才的选拔和培养,缺乏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系统性关注。

        在理论层面,对拔尖人才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感内涵与外延的研究缺乏,对其学理认识更是存在明显不足。在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仍然聚焦于传统的智力表征,重视拔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而对人格养成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应有关注。

        在实践层面尤其是在评价上,短期绩效导向驱动下的拔尖项目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等显性指标,对拔尖个体社会责任感和贡献力等内隐性要素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

        当前我国拔尖人才的选拔标准主要偏重于学生的学业测试和竞赛成绩的智商考量,在选拔中缺乏对拔尖学生的心智结构、志趣等个体因素的整体考量。但单一的智商测试之信效度在国际拔尖人才学界已经日趋受到质疑,且智商对拔尖人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阈值。相较于传统的“天赋智商”,关注个体的“实践智能”对拔尖人才的选拔更有实践意义。

        因此,一方面,我国高等学校拔尖人才项目的选拔核心应该考察在学习者的特长、偏好、志趣和学科知识之间,心智结构与学科的深层文化结构之间,有无选择的默契感和亲和感。另一方面,对实践智能的考量也非常重要。拔尖人才选拔时,也应侧重于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他们感兴趣或表现出特长的智能领域,合理规划达成目标的路径并将其成功实现的能力倾向。

        建立科学规范的拔尖人才选拔体系是我国拔尖人才战略顶层设计的第一步,这个体系中既有定量的专业、学术和智商考察,也应该有定性地对拔尖学生实践智能的考量。

        (《光明日报》10.26 阎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