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县委书记在党代会上作报告,公开向“十种作派”“宣战”,其中的“怨妇”作派的提法,受到媒体和干部群众的特别关注。
这“十种作派”有:坐而论道、评头论足、动口不动手的“君子”作派;只要工资奖金不少、不贪也不干的“躺平”作派;绕来绕去、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内卷”作派;人很忙事没动、水面打滚、一问三不知的“点卯”作派;谁能干谁干、不会就不干、我弱我有理的“巨婴”作派;花拳绣腿、重痕不重绩的“演员”作派;领导唯唯诺诺、对群众颐指气使的“官僚”作派;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比待遇不比责任、只比资历不比贡献的“怨妇”作派;看透不说透、栽花不栽刺、不敢得罪人的“老好人”作派;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两面人”作派。
应当说,这“十种作派”在当前干部队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针对性地点出这些问题,体现了地方正风肃纪的决心,也是一种改文风的努力。不过,有的干部看了听了却总觉得“不得劲”。何为“怨妇”?发两句牢骚吐槽工作,抱怨领导没有关注自己,这被贴上“怨妇”标签,有多少人心里会舒服呢?
“热情爱护”“严格要求”是对待干部的一体两面,切记不可“人身攻击”,更何况,“怨妇”二字是否还隐藏着某种对女性群体的不尊重?标签词容易误伤,产生负面效果。这不只是一个语言艺术的问题。
(上观新闻 11.3 廖德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