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

    义工旅行:情怀背后藏“套路”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30日   02 版)

        通过短期、轻量劳动换取食宿的义工旅行,正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不过,义工旅行也可能在情怀背后暗藏套路。

        “从早上8点起床就开始工作,晚上10点才结束,一天下来脚都站不住了。”90后张强向记者吐槽了自己义工旅行“踩坑”的经历。他曾在浙江东极岛一家民宿做义工,“感觉自己成了免费劳动力”。

        记者梳理发现,关于义工换食宿的“槽点”大多集中在工作时长、强度与约定不符,食宿条件差,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等方面。此外,一些平台还把招募义工当成引流涨粉的隐秘手段——需要转发微信公众号文章或者收集朋友圈点赞才能获得义工申请资格。

        多数民宿经营者与义工之间都是口头约定,并未签订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规范义工旅行,让义工的人身安全和相关权益得到保障呢?

        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洪桂彬分析说,义工与民宿之间的关系极不稳定、人身依附性较弱,属于志愿者行为,不构成雇佣或劳务关系,类似于民间的帮工关系。一旦义工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为体现公平、合理原则,一般会考虑让经营者在受益范围内适当给予补偿。根据《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民宿经营者也应承担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完善志愿者登记制度,通过行业力量对经营者使用义工的行为进行约束,特别是要防止经营者以招募义工的名义,行企业用工之实。

        “义工换食宿中的义工,严格意义上属于‘零工经济’的一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认为,义工旅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界定这种用工形式,将其纳入规范用工的领域。他建议,发布义工招募信息的平台,要以第三方身份与经营者和义工双方签订约定权利义务、保险购买等内容的协议,同时通过备案制等方式,对义工的人身安全加以保障。

        (《工人日报》9.19 王维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