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28日 星期二

    衣食住行“一张网”,城市脆弱几何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28日   02 版)

        当我们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便利时,是否想过通信信号突然中断、网络连接形同虚设、城市交通系统陷入崩溃……当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来袭,一些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失灵,通信中断成“孤岛”。一些城市依托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秩序突然失效,部分区域救援通信系统、交通系统、支付系统难以正常运行。整座城市互联网骤然陷入瘫痪,智慧城市的软肋和深层次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点是效率,是为了让城市各系统在日常运行中更为高效,然而,一味追求高效、忽视安全性会使城市变得脆弱。智慧城市的前提,必须是一个肌体健康的城市,要把健康的意识和健康的配套融入进去。浙江大学建工学院韧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乃玉认为,未来应注重“智慧”和“韧性”的融合推进,建设可自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智慧-韧性城市。

        一、适当保留传统技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认为,当前城市治理中存在着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现象,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社会治理的进步和社会矛盾的化解,对于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反而可能使城市治理陷入困境。

        疫情前期,健康码几乎成为人们出行的唯一凭证,这也让社会数字鸿沟的问题直接暴露出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被遗弃在一座座“数字孤岛”。在河南抗洪抢险中,在断网断电的情况下,广播这一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成为激流中的号角,在传输救援信号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无现金交易支付普遍盛行的趋势下,也应为传统的现金支付留出一定空间。

        二、树立备份意识。数字技术自身的脆弱性意味着,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对关键信息数据和技术平台以及设施做好备份工作,通过物理介质存储信息,对关键站点进行备份,配置多电源、多传输路径传输。

        业内专家认为,部分关键的传输节点可以采用卫星链路作为备份,在地面有线网络中断之后,可以迅速切换到卫星链路进行回传。遇到突发情况就要与时间赛跑,通过临时通信链路调度、通信线路快速抢修、网络拓扑重新组织和规划,确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通信业务恢复正常。

        三、完善通信网络容灾机制的顶层设计。互联网是新的基础设施,是我们这个年代的水电煤。当前国内城市通信网络总体安全可靠,通信网络和应急应对能力经受住多次极端天气的检验,但部分地区也存在通信网络比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下滑、通信网络容灾抗毁能力不足、应急保障专业化能力不足等短板弱项。

        四、加强数字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阿特金斯中国城市发展部副董事长何欣瑶认为,要规划一个更抗风险、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是催化剂,在构建全智、全能、全时的网络提升基础设施效率基础上,城市要进行智慧转型、技能提升和融合创新。但所有的新基建设施需与城市的物理规划结合在一起,不应与城市现有的传统基础设施完全脱节。

        (《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9期 白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