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很多名菜都来源于全国各地的文人士子,他们将自己家乡的风味带进了北京。
曾国藩在京居官时,曾授以湖南的鱼菜,被称为“曾鱼”。同治朝进士潘炳年,累官至成都府知府,在京居官时,曾授以福建的鱼菜,被称为“潘鱼”。如江澍畇,光绪朝进士,在京居官时,曾授以安徽的豆腐菜,被称为“江豆腐”。再如嘉庆朝进士陶凫芗,张之洞在其《食陶菜》一诗的注文中说“陶凫芗宗伯以西湖五柳居烹鱼法授酒家”,也就是说陶氏居京时教授酒家的鱼菜,晚至清末张之洞在京时,依然能够吃到。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在清中晚期时,大量的文人菜都集中出现在北京的宣南,极大地丰富了北京的饮食风味,并逐渐融为京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生动地勾勒出这一时期北京宣南地区的一段文人生态图景。
中国是最讲究吃的国家,有着形形色色的美食,有美食的地方,必然有着人们的频繁交流。在旧时的农业社会,文人士大夫是少有的流动人群,无论求学、赶考,还是在外居官,都使他们自然地成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因此,但凡美食荟萃之地,也必然文人辈出。
(《新华每日电讯》9.13 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