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史留名的中国古代才女中,谢道韫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她不是依傍名士的风尘佳丽,也不是谏劝箴规的贤妃贤母。她出身名门,但并未命途险崛如蔡文姬。她颇有文采,但也并非诗文卓越如李清照。她本人就像是一部精彩的散文集,彰显着六朝人物特有的率意锋芒。
跟史书上的大部分女性一样,谢道韫的生卒年不详。综合她的生平推断,她生于东晋咸康年间(335—342),至少活到了公元405年。她出身作为世家大族的陈郡谢氏,虽然父亲谢奕早亡,但作为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被伯父接到身边,得到了精心的教育。谢安喜欢与子侄辈谈论诗文,曾称赞谢道韫“雅人深致”。一日,天降大雪。谢安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用来比喻雪花,柳絮自然要比盐粒风雅。而这“未若”二字,同样可见谢道韫个性的张扬。
嫁为人妇,她也不敛性情。谢道韫成年后,嫁给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凝之出身琅琊王氏,与谢家门当户对。然而《世说新语》记载,一次谢道韫回娘家,心情很不好。谢安对她说:“王凝之人也不差,你为何闷闷不乐呢?”她回答:“看惯了叔父们和兄弟们的优秀,哪里想到尘世上还有王郎这样的人!”这完全是一副才女看不上“庸人”的名士口吻。
这名士的风格,在史料对她婚后生活的有限记录中处处可见。她和弟弟谢玄谈论学问,批评他:“你怎么最近都没有长进,是忙于事务还是天分不足?”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比王凝之小十岁。一日,王献之在家里和宾客谈玄,节节落败。这时谢道韫的婢女走过来传她的话说:“愿意为小叔子解围。”随后婢女擎出一道青绫步障,谢道韫就站在步障后面,接着之前的论题与客人辩论,言辞精妙,四座叹服。
率性的品格和敏捷的才华,让她的气质不同于世俗的女子形象。当时江南大族张家有个闺秀叫张彤云,也很有才名,后来嫁给了顾家。有人常把张彤云和谢道韫相提并论。当时有位名为“济”的尼姑游走权门,常能见到贵族女眷。有人问她:“谢道韫和张彤云相比,哪个更出众?”济尼回答:“王夫人(谢道韫)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将谢道韫比作竹林七贤一样旷达的人物。
如果不是暮年遭受孙恩之乱,谁也不会知道“名士派”谢道韫竟然还有壮怀激烈的英雄本色。
公元399年,五斗米教徒孙恩率领部众攻陷会稽,杀了当时担任会稽太守的王凝之。史料记载,王凝之并未组织有效抵抗,只顾一心求神作法。按当时标准已是老妪的谢道韫,则是早在孙恩发兵的时候就组织家丁婢女数百人,装备武器日常训练。当贼兵围困住所之际,谢道韫坐着肩舆,怀里抱着小外孙指挥家丁试图突围,并且持利刃“手杀数人”,后因寡不敌众,落入敌手。贼兵要杀掉那个孩子。谢道韫厉声说道:“这孩子是我的外孙,你要杀的是王家人,不关外姓人的事!你要杀他,就先杀我!”或许是出于不宜诛杀太广的利益考量,同时谢道韫的风骨也令人钦佩,敌人放下了屠刀,后来派人把谢道韫和外孙送回了家人身边。
关于她晚年隐居直至终年的经历,没有太多记载。但,或许我们可以在她写的咏泰山的诗中体会一二: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家人惨祸,时代动荡,并没有让她在诗中哀哀哭泣,她依然追寻着青冥的浩荡气象,在自然雄奇的变化中获得慰藉。
谢道韫,可称真名士。
(《今晚报》9.1 梁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