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上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小学的阅览室,给学生们朗读儿童读物。时任白宫幕僚长卡德冲进房间,在他耳边低语,“美国受到了攻击”。
2021年9月11日,美国现任总统拜登访问当年三个坠机地点,纪念“9·11”事件20周年。就在十多天前,在拜登的指挥下,美军从阿富汗仓皇撤离,为美国最漫长战争画上句号。这样一个狼狈和难堪的句号,也让世界产生疑问:美国历时20年的反恐战争,究竟带来了什么?
美媒称,对于“9·11”亲历者而言,“周年纪念”是个沉重的日子。尽管20年过去了,但横亘在心的伤疤并没有完全愈合。更重要的是,过去20年,美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时不时带给人们新的伤痛。
就在“9·11”袭击发生45天之后,美国国会通过《爱国者法案》,扩大政府的国内监控权力,包括审查银行记录、图书馆账户等。该法案还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获取美国公民的电话和电邮数据。2013年,据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雇员斯诺登爆料,政府已建立全球监听系统,有能力监听任何人。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美国学者称,20年里,美国的政治气候已发生明显变化,短暂的团结消失殆尽。今年1月6日,美国国会的“陷落”,更是让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20年前,美国人为了防止恐怖分子袭击国会大厦而牺牲。如今,美国人自己袭击了国会大厦。这还不够让人毛骨悚然?”美国国土安全部前部长里奇惊呼。
“今年的9月11日,一个弱化的总统将领导一个弱化的国家。”《纽约时报》9月7日称,我们是这样的国家:无法阻止煽动家进入白宫,无法阻止暴动者冲击国会,无法打赢与落后敌人的战争,无法战胜疫苗已问世的疾病,无法信任政府、新闻媒体、科学机构、警察或任何其他旨在为公众利益而运作的机构。拜登本应是当下的风云人物,却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雄心勃勃却又无能为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说,“9·11”事件后,美国对自身安全的整体认知变了,变得不那么自信。美国一直在进行所谓的反思,“为什么他们恨我们”“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恐袭目标”。美国政府似乎也有一些政策调整,但也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问题。
苏晓晖认为,20年战争,美国打的是反恐旗号,但实际上反恐变味了。一来,美国从根本上并没有认识到,反恐这个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形成全球性合力。二来,美国以反恐为名,动辄就把其他国家列入支恐名单进行打压,进一步行使其霸权。这种塑造新敌人,将反恐扩大化的做法,会在世界各地造成更多深层次矛盾和更广泛的危害。
20年反恐,其实告诉了美国一些道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总结,其一,用军事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入侵、占领、征服是不可能成功的。其二,用军事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政治改造,也会以失败告终。
(《解放日报》9.11 安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