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04日 星期六

    高校博物馆影响力有限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04日   02 版)

        近年来,高校博物馆常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一种情况是高校博物馆展品受到公众质疑。2019年,在重庆大学校庆90周年之际,该校博物馆馆藏文物被指“赝品”,成为当年影响极大的文化事件。

        另一种情况则是高校博物馆的策展频频出圈。2019年,新开放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汉唐奇迹”展,展出了颜真卿残碑等一系列精品,一举成为新晋“网红”。

        事实上,博物馆与高校之间有着天然“血缘”。高校是博物馆之母,世界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就诞生在大学之中,中国第一批博物馆同文馆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也都是高校博物馆。

        高校与博物馆有着相同的教育功能与使命职责,而两者的结合是为了更好发挥大学教育中的实物教学作用——通过接触实物来理解文明的本质,是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都拥有不止一个博物馆,其藏品可比肩大都会博物馆。这些大学的博物馆不仅面向在校大学生开放,也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许多附近学校的历史课等相关课程的课堂,就设在博物馆里。

        我国高校博物馆总量已有400多家,有更多学校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场馆。不过,与此数字形成对比的,还有平均每馆5万人次的年观众量,以及70%以上机构年举办临时展览次数的不足。可作为参照的是,2019年故宫博物院的年参观量为1933万人次,高校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有限的事实仍摆在我们眼前。

        以下的情形人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甚至许多大学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生活了多年,对自己每天路过的藏品楼,竟从未能“得其门而入”,有的连听说都没听说过,这就不单是个人的悲哀了。高校博物馆应该更多被“看到”,成为人文学科的实验室。

        (《光明日报》8.23 张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