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集采药品岂能任性“断供”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31日   01 版)

      日前,我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华北制药因“断供”国家药品集采而收到首张“断供罚单”,一时引发关注。

      去年8月,在国家组织的第三批药品带量采购中,华北制药以最高报价在山东、湖北、湖南等七省份中标布洛芬缓释胶囊供应,价格为0.3g、30粒装规格报价8.04元/盒,平均0.268元/粒。按照当时规定的80%的约定采购量,山东省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供应量为2511万余粒,但至今年8月20日,华北制药仅提供365万粒。

      巨大的供需差异,难怪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在上述“断供罚单”中指出,供应不足“造成山东医疗机构反映较为集中和强烈”。众所周知,布洛芬缓释胶囊是治疗感冒发烧等病症的常用药品。药企中标后却不履约供药,势必造成医疗机构药品短缺,将患者置于有病无药的境地。

      虽然华北制药解释称,断供源于“现有产能不足,责任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注册和变更政策调整,加之疫情影响”。既然有如此众多困难,当初为何又要参与竞标呢?作为老牌国企之一,属实应当反思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哪里。

      当然,华北制药虽是“断供罚单”首例,却并非“断供”首例。去年云南医保局就披露了恩替卡韦等8个短缺产品,涉及8家药企。由是观之,如果放任这种“任性断供”不管,药品集采的价格红利带来的患者获得感将被侵蚀殆尽。

      此次处罚也给所有药企释放出必须严肃对待集采的鲜明信号——集采报价策略须审慎制定,价格及产能须充分评估现有条件及潜在风险,一旦中标则必须接受严格的契约管理,否则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光明网 8.23 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