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28日 星期六

    标签效应,让预言成为现实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28日   06 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

      当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心理学中的这种“标签效应”,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千万不要对一时有缺点和不良行为的孩子进行经常性的贬低和训斥,从而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一枚“黑标签”,以至于误导孩子向不良方向发展,最终使“黑标签”变成了谁也不愿意接受的事实。相反,要尽可能地去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也就是有意识地给孩子贴上一枚“红标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常常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按好的“标签”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久而久之,这枚“红标签”便起到了使孩子强化了好行为,淡化了坏行为的作用。

      此外,利用好“标签效应”也能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训练。刚开始训练时,需要你的意志进行控制。一旦养成行为习惯,你会成为一个自信、向上的人。

      (《健康咨询报》8.23 孟帆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