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12日 星期四

    科技为中国体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12日   01 版)

        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以38金32银18铜收官。取得佳绩的背后,除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辛勤付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科技的力量。更准确的测试手段、更科学的训练安排、更高效的硬件设备……一系列科技应用,为运动员带来的帮助可谓巨大。

        例如场地自行车国家队就拥有多个方面的科技保障。耐乳酸专项训练中,队伍可以通过实时检测数据了解队员状况,制定训练和提升计划;选手骑行服面料的改进则来自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多所高校,通过3D扫描与打印、空气动力学仿真、风洞实验等手段集体攻关,帮助运动员优化姿态减小阻力。

        又例如中国赛艇队拥有的综合智能训练辅助系统,可利用视频实时捕捉运动员训练动作,分析纠正动作角度、力度,以及稳定性偏差,从而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实时同步展现包括划桨速率、呼吸频次、肌肉力度、运动姿态等数值,为训练提供更科学的参考。赛艇队甚至引入可以自动监测热量摄入的“智慧餐盘”,用以调整运动员的营养状况。

        而举重队也引进了上下肢力量均衡测试仪等一系列训练、恢复手段。科研团队负责人李清正透露:“每个运动员都配备了专属心率变异和脑电测试设备,每天睡前和早上醒来测试一次,可了解训练负荷的适应程度和恢复情况。”

        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闯入男子100米决赛,成为第一位进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在他自己撰写的论文中,提到了科技带来的提升,“在日常训练中,外教兰迪·亨廷顿教练会以训练前Omegawave(竞技状态综合测评系统)评测结果和运动员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为依据,确定运动员当天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协调和技术训练的负荷量度,以确保训练量和技术的最佳化。”得益于亨廷顿的帮助,王春雨也获得了长足进步。苏炳添说,中国田径取得突破,重视科技和科学训练的原则功不可没。

        科技带来的进步,不光是在训练和监测上,也在恢复上。当下,全国多支运动队都配备如“冷热浴”等高科技恢复设备,帮助运动员快速缓解疲劳,提升训练效率。此外诸如水疗、冷冻疗法等高科技手段,也已在许多运动队中逐渐普及。

        可以预见,在今后体坛竞争中,除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辛苦付出,科技因素的帮助也将是拉开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中国体育来说,科技所带来的益处已经肉眼可见,这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澎湃新闻 8.9 蒲垚磊 马作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