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12日 星期四

    甄子丹的武者人生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12日   08 版)

        甄子丹的母亲麦宝婵是国际知名武术家和太极拳师,曾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开设武馆,甄子丹1963年生于广州,2岁时与家人去了香港,后来又去了美国。甄子丹承袭了母亲的武术天分,从小就跟母亲学拳。16岁时,甄子丹被送往北京武术队。

        甄子丹喜欢李小龙,喜欢看李小龙和成龙的电影,但是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演员。他进入演艺圈纯属偶然,说起来还与母亲有关。原来,有着“天下第一武指”之称的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的姐姐,曾是甄子丹母亲的徒弟。那时八爷袁和平正在筹备新片《醉太极》,苦于找不到演员,甄子丹从北京返美时途经香港,袁和平的姐姐就向弟弟推荐了甄子丹。“当时我十七八岁,袁和平导演带着他的袁家班约我出来喝茶,问我很多问题,然后就安排了试镜,摆了两部机器,让我对着镜头讲话。两个星期之后他就给我一个合约,说准备签我三年,第一部叫《醉太极》,我就糊里糊涂入行了,拍了将近40年。”

        香港功夫片曾经火爆一时,能占据这一市场的也就是几个班底,像成龙的成家班、洪金宝的洪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刘家良的刘家班。甄子丹回忆说:“分得很清楚,那时的电影人特别注重传统规矩,如果你随着这个班底出身,你必须要跟这个班底,我还记得洪金宝大哥找我拍戏的时候,他必须要跟袁和平导演打招呼。我们一般不会随便跑到人家的班底,这是一种规矩。”

        后来袁和平接到《特警屠龙》片约,没那么多制作费怎么拍呢?甄子丹就跟袁和平建议,“没有钱,就打个人风格”。

        “穷则变,变则通”。甄子丹坦承他想出“个人风格”这招是因为当时的生存压力:“人有一种求生存的力量。我们没片拍的话怎么生存?没有钱怎么拍?香港那个时候拍出的好多经典作品,其实都是低成本制作。我和八爷当时三年没有拍电影,我们要吃饭,如果《特警屠龙》不成功的话,我们就没有下一个片,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我们的片与大家见惯的不一样。”

        他以李小龙电影为例,一场酣战之后,一般的功夫片都会将最后一个镜头落在被打倒在地的那个人身上,在李小龙电影中,最后这个镜头却永远是留给李小龙的。“但是你没觉得不好看,反而觉得他很有魅力。他怎么出拳,出拳之后怎么把拳头收回来,完全是个人魅力。

        甄子丹的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杀破狼》,甄子丹和吴京的那场打戏已成经典。甄子丹说:“那场戏也没有道具,制片问我需要什么道具,我说什么都不需要,我只需要跟吴京两个人去打,打出两个人的风格,这个不是道具能做出来的。”

        从《特警屠龙》到《皇家师姐》,再到《杀破狼》《叶问》,这一直是甄子丹拍功夫片的重要方法。也正是因为这种对于“个人风格”的不懈追求,让甄子丹创下了他的“甄功夫”。

        甄子丹说高手过招,就好像跳探戈一样,“两个人在一起怎么配合好,能不能再创一种组合出来的新高度,要考验到大家的悟性,还有技巧,这个是很微妙的。像和成龙大哥,我知道他的节奏,跟他打的时候,除了配合他,也要打出自己的节奏,要在两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尽量在两人都打出效果的同时,能够表达出我自己个人的风格。

        而在众多合作者中,甄子丹说让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的”,有两个人:李连杰和泰森。

        甄子丹和李连杰的首次合作是1992年的《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李连杰比我大四个月,他演黄飞鸿,我演那个大反派。徐克找我回来演,就是为了给黄飞鸿制造一个最强大的对手,所以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用最快的速度打。李连杰真的很快,他快我要更快,如果你慢了一拍,打伤对方或者出错,所有都要重来,你就不好意思。李连杰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对手。《英雄》那次,他给我的压力更大,当时我拿了一把长的红缨枪,他拿了一把剑。他用剑甩一个圈,我用枪要以两倍速度甩一个圈。所以他再打过来的时候,我真的是用尽我所有的爆发力,来迎接他的剑法。”

        甄子丹是拳王泰森的粉丝:“我还没有入行就看他打拳。”能和泰森合作《叶问3》,甄子丹很兴奋:“我知道他不会拍戏,他不会‘留手’,跟他对打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必须要很谨慎,不要以为你是在拍电影,你真的要当自己是在拳坛里面跟他对打,生死之决,你如果大意,别说被KO了,会死人的。”

        甄子丹回忆说,在拍摄现场,泰森有个勾拳过来,他应该要做一个低头躲闪的动作,但拍电影的低头特别有讲究,要求所有招数都要很贴近、差不多打到底时才能闪。“我不能早闪,我必须要等到他差不多打到我的头再闪,这个多危险。当时我感觉到他的拳风,就像一台大货车冲着我来,我感觉到那种风。哇,现在我的脑海里还记得那一拳,拳头那么大,他碰到我的头发。我又要做到八爷的要求:最晚那一点时刻才能闪,同时不让我自己受伤,这个是我压力最大的。”

        (《北京青年报》8.2 张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