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05日 星期四

    相声演员阎鹤祥的再就业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05日   08 版)

        阎鹤祥在话剧《福寿全》中。

      “郭麒麟呢?”    

      观众席传来一句响亮的男声,随之引发满堂哄笑。郭麒麟是郭德纲的儿子,于谦的徒弟。当年老郭安排他给小郭捧哏,则是“陪太子读书”。    

      “太子”的事业转移到影视综等领域后,便鲜少在相声舞台上露面,一个人讲不了对口相声,于是阎鹤祥落了个“寡妇失业”的名号。2021年年初,阎鹤祥参加《吐槽大会》第五季,主持人张绍刚对他的介绍是“失去了搭档、被迫单飞的单口捧哏相声演员”。    

      阎鹤祥与郭麒麟的上一次合体演出,在三个月前。2021年4月1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德云社封箱演出,俩人表演了一段《福寿全》。这段相声源自天桥。“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一百多年前的天桥堪称北京的娱乐中心,许多民间艺术家聚集于此,其中有一位外号“丑孙子”的艺人。“丑孙子”的拿手绝活是“摔丧盆”,每逢正月初一,他披麻戴孝,右手执幡儿,左手持哭丧棒,一边摔丧盆,一边哭爸爸。他哭得越大声越真切,周围看热闹的人笑得越开心,打赏随之而来。相声这门艺术的起源便是艺人们为了养家糊口,不论刮风下雨都站在大街上凭一张嘴逗人开心。    

      封箱演出后一个月,阎鹤祥又站到台上,表演《福寿全》。这次不是相声,是话剧;不是捧哏,是主演;没有郭麒麟,只有阎鹤祥。    

      《福寿全》是由黄盈工作室出品的原创话剧。导演黄盈是北京人,打小听相声长大,和阎鹤祥是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校友。创作《福寿全》期间,黄盈邀请阎鹤祥饰演张长福,阎鹤祥爽快答应了。话剧《福寿全》因主人公张长福和李延寿而得名,二人于儿时相遇相识,一起出走,靠两张嘴打拼生存,最终成为相声演员,他们的故事始于1899年,终于1980年代。2021年5月14日,话剧《福寿全》在北京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开幕,十天内连演十场。

      兼职相声演员

      “这辈子唯独自个儿做的决定,就是到德云社说相声。”2006年,25岁的阎鑫在网上看到北京德云社公开发布的招生帖,报了名,他的人生从此与“阎鹤祥”这个名字绑定起来。    

      报名德云社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阎鑫这一代北京80后是听着相声长大的,广播和电视里成天放着侯宝林、马季等人的相声作品。那是相声的繁荣时期。1983年,第一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举办,相声占据半壁江山,四位主持人中有两位相声演员——马季和姜昆,五个小时的晚会有五分之二的节目是相声。    

      让阎鑫成为阎鹤祥的是郭德纲。    

      参加工作后的一天,阎鑫坐66路公交车回家,听到《开心茶馆》正在播放郭德纲的相声,被那洒脱自如的表演状态吸引了,“把人生理想再捡起来”的念头重新在阎鑫的脑子里活络起来。    

      那时郭德纲和德云社刚刚走红,借助电台的传播,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相声演出挤满观众,近四百人涌进天桥剧场不足两百个座位的小剧场。“原来理想这件事和生活这件事是可以兼顾的。”阎鹤祥告诉记者,“在我师父火以前,没有人认为指着说相声可以活下去,包括今天也是,除了德云社,也很少有人只是(靠)说相声就可以活下去。”

      阎鑫能够成为相声演员首先得益于师父郭德纲对选才机制的改变,这在阎鑫看来是一件“极其牛的事”。新中国成立后相声演员主要归属于文工团,新人很难进入。2006年4月,阎鑫参加德云社面试,准备了一个贯口《莽撞人》,唱了一段京剧,两个月后便接到上课通知。2009年6月13日,阎鑫正式拜郭德纲为师,成为第一批鹤字科弟子,赐名“阎鹤祥”。

      进入德云社之后,阎鹤祥还要兼顾本职工作,在中国移动当网络工程师。在德云社里,极少有像他这样的“兼职”演员。在中国移动,也没有像他这样赚着外快的员工。那时候,阎鹤祥把每天中午吃饭的时间推迟到下午两点到三点,到点后,他便以吃午饭为理由骑着摩托车赶去德云社小剧场,匆匆忙忙换上大褂上台,说完一段相声后,再赶回单位。    

      每天奔波于菜市口和天桥的生活,持续了十年。打破这种状况的是参加《欢乐喜剧人》。2017年,阎鹤祥接到和郭麒麟一起参加节目的通知,他担心上了电视,被单位的人看到会影响自己所在的部门,决定辞职。2016年12月9日,阎鹤祥从单位楼里走出来,一身轻松,卸下了之前的包袱,那年他35岁,决定成为职业相声演员。

      “不单飞就没饭吃了”

      郭麒麟已经成为专用于阎鹤祥的梗。郭麒麟介绍阎鹤祥说:“我搭档就像我的亲哥哥一样,不过却一直不红,不像我知名度那么高。算是被埋没的人才。”号称“进攻式”捧哏的阎鹤祥接过话头:“我差一好爹嘛。”

      十年前阎鹤祥应下“陪太子读书”的重任,有些期盼,“不得不承认,当时觉得可能将来会有资源。”在阎鹤祥模糊的记忆里,第一次见到郭麒麟是在后台,他形容“那还是个十岁出头的小胖墩”。阎鹤祥坦承,他在相声上有野心,给师父的儿子捧哏必然不是一件坏事。两人开始合作的第一年,阎鹤祥挣得并没有以前多,那时候郭麒麟才十五岁,尚没什么名气,也没有商演,他俩只能在小剧场里演出。

      对口相声的台词集中在逗哏身上,因此外界的普遍印象是逗哏比捧哏厉害,阎鹤祥不认可。大郭麒麟十五岁的阎鹤祥,是德云社最高学历拥有者,看着沉稳憨厚,但该怼的时候精准狠。

      就像话剧《福寿全》里的张长福和李延寿一样,这对性格互补的搭档在共生中建立信任,改变彼此。2017年,郭麒麟和阎鹤祥在《欢乐喜剧人》节目里火了。    

      阎鹤祥觉得自己等了这么多年的职业机会终于来了:“我们可以在对口相声事业上扶摇直上,我们的时代来了。”但转头儿他的梦想暂时落空了,手榴弹缺了头,它炸不起来——阎鹤祥敏感地察觉,郭麒麟相声之外的工作邀约越来越多,他心里不踏实,询问经纪人团队往后的规划,但没有得到准信儿,也没有人告诉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与此同时,阎鹤祥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话剧、综艺、电视剧上。“如果大林坚持说相声的话,不会有时间干这个。一方面,我需要通过我自个儿展示,证明我不跟大林合作,我自己也是可以的。另一方面,我如果个人不单飞的话,马上就没有饭(吃)了。”

      对相声有危机感

      三年学徒,两年效力,是相声行业的老规矩。师父带徒弟去园子里,师父在台上说相声,徒弟在下面看,平日里徒弟要伺候师父吃喝玩乐,师父开心了才会教上两段。郭德纲曾在采访中谈及,德云社会安排学徒打扫卫生,老师们就在暗处监督,有的孩子在老师眼皮底下就干活,老师一走就偷懒,这样的学徒会立马被老师赶出德云社。    

      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小伙有自己的自尊心与价值判断,阎鹤祥一度不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过放弃的念头:“这旧班社习气和学艺也没有什么关系呀。”支撑他的动力是站到舞台上演出。    

      如今德云社规模扩张,扩招演员,稍加培训就能上台,每天都会安排演出。现在也不会再出现让演员端茶送水的情况。德云社相声演员擦桌子的事儿要是在当下发生,会成为热搜事件,阎鹤祥直言,粉丝得疯:“我看我哥哥来,我哥哥下来擦桌子倒水,那不可能。”刚进德云社时,阎鹤祥每天开车去小剧场,后来他为了低调换成摩托车。如今,开车上班的德云社演员数不胜数,往往他们刚下车就被潮水般的粉丝们包围。    

      阎鹤祥参加《吐槽大会》缘于他此前在一档声音节目中谈起相声和脱口秀。他对相声行业的未来有危机感——学历要求低、内容越来越匮乏等。    

      “当相声演员发现,哪天脱口秀演员来说相声了,还聊什么报菜名,(同样的票)你卖100,他也卖100,观众买谁的票?”参加完吐槽大会以后,阎鹤祥还想去说脱口秀,干一些打破围墙、打破边界的事。

      (《南方周末》7.29 曹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