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畅销书,宣判了滴滴涕(DDT)的死刑。
滴滴涕是一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强效杀虫剂,广泛用于控制农业害虫,以及包括疟疾和伤寒在内的虫媒传染病。但卡森通过调查得出结论说,滴滴涕不但能杀死蚊虫,还能杀死鸟类,甚至能致癌。《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引起轰动,世界各国陆续将滴滴涕打入冷宫。
这件事一直被视为现代环保运动的起点之一,卡森也被很多人视为环保英雄。但最近几年一直有人呼吁为滴滴涕平反,因为这种杀虫剂药效极强,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低,价格又很低廉,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唯一用得起的农药。禁用滴滴涕之后,这些国家的疟疾疫情死灰复燃。于是,一批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呼吁发展中国家重新考虑使用滴滴涕。专家们并没有否认滴滴涕的毒性,只是认为滴滴涕的那些替代品都不如滴滴涕好使,在穷国禁用滴滴涕的代价太大了,不如两害取其轻,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解禁滴滴涕。
然而,2021年美国流行病学专家芭芭拉·科恩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滴滴涕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会一直延续到第三代。血液中滴滴涕含量高的母亲生下的孩子长大后患肥胖症和乳腺癌的概率有所増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滴滴涕就确实应该被禁止使用了,因为我们无权替未来的人类做决定。
(《三联生活周刊》6.29 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