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7月31日 星期六

    博物馆为什么不让拍照

    《 文摘报 》( 2021年07月31日   06 版)

        事实上,正常的拍照并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唯一可能造成直接伤害的,只有闪光灯而已。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对器物表面造成结构性的伤害,促使其老化。因此,无论什么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环境都应该绝对无光。但光线对博物馆的展览显然必不可少。因此,针对各种文物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文物保护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严格控制文物在展览过程中所承受光照的限度。

        闪光灯会对文物造成什么影响?一般来讲,常见的展品中,织物、纸张类是最容易受到光线伤害的。据了解,黄色、茶色和红色丝绸在光照下容易褪色,白色丝绸光老化作用最小。光照作用对黑色、红色、茶色丝绸的丝纤维产生的破坏作用较大。

        发生褪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作用使丝纤维上的染料颗粒(或丝胶、污垢颗粒等)发生变化,闪光灯里的光元素也会引起丝绸颜色变化,造成白色丝绸变黄、染色丝绸褪色。由此可见,至少对于丝织品、古代纸张,闪光灯的频繁照射还是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织物常用有机染料增添色彩,而另一个彩色世界——绘画,还会用到无机颜料,比如铅白、朱砂。那么,使用无机颜料的藏品,如油画,是否能逃过闪光灯的“追杀”呢?遗憾的是,不能。

        比如亮黄色的绘画颜料中有一种叫做硫化镉的成分,这种成分因其着色力强、稳定以及颜色鲜亮,广受莫奈、梵高、毕加索等大师的欢迎。但是在可见光的作用下,硫化镉中的硫会被逐步氧化成硫酸根,最终使颜料被完全破坏。

        另外,皮革、皮毛、羽毛也属于光敏性文物,微小的光线变化都可能对它们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还有一些看上去并没有那么脆弱的物品也禁不起闪光灯的反复折腾,比如动植物标本、骨器等。所以,博物馆里禁止拍照是有依据的。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7.27)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