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伴李德铭(林霏开是他的笔名)从小就迷集邮,他的集邮本里最早的外国邮票是在小学五年级时收集的,以后就没有中断过。小时候没有出国旅游的机会,邮票是最早向我们打开的一扇眺望外面世界的窗户。
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工作需要,他有了两三次出国的机会。这时候,他就会去所到地的邮局,给我寄一个贴有当地邮票、盖有当地邮戳的实寄封。
20世纪末,我俩都退休了,有充分的时间去旅游,走出国门“自由行”,这是我们退休生活中每年都做的安排。我们可以不仅仅从邮票这个小小的窗户里看世界了!每到一个国家,只要有可能,当地的邮局,总是老伴必去的“旅游点”;邮筒前,总是必须留影的地方。可能的话,还要寄一封贴有当地邮票、敲有当天邮戳的实寄封。这真是旅游最好的纪念品。
到了国外,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小小的卖旧纪念品的小店里,还可以买到多年、甚至百年前一些实寄的信封或明信片,那就更有意思了。在信封的邮票上,可以看到过去不同时代的景色和民情风俗,邮戳上标明了寄信的年代和日期,明信片上的字迹还会透露出当年写信人生活和感情的小小一角,勾起我们无限的想象……
每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邮票,就是一部小小的历史画卷,让外来的旅游者对所到之处有更多的了解,留下更深的印象。我想,这也许是集邮者多半爱旅游,很多爱好旅游的人也会爱上集邮的原因吧!
(《新民晚报》7.13 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