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低调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也开始谋划强省会的战略蓝图了。日前,石家庄出台《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到,要大幅提升城市品位、能级和首位度,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力争超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评判强省会,一个直观的数据指标是经济首位度,也即GDP全省占比。2020年数据显示,石家庄GDP为5935.1亿元,而河北为36206.9亿元,石家庄的占比只有16.4%。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这一比值仅高于呼和浩特、南京和济南。而以强省会著称的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经济首位度基本都在30%以上。如今它们不仅是省内的经济、科技、文化、金融中心,还拿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入场券,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不断抬升,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国家战略职能。
在2018年的中央第一轮巡视中,有多个城市被点名。如山东省会济南,通报是“副省级城市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江苏省会南京,通报是“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发挥不够”。从首位度来看,它们被点名并不是毫无来由。2020年,济南和南京的经济首位度只有14%左右,处在全国垫底状态。
其实,像山东、江苏这样的沿海经济大省,省内发展更均衡,不存在一城独大的问题。山东是青岛和济南双子星闪耀,江苏则拥有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四个GDP过万亿的城市。那么,为何它们也会转向发力强省会呢?
首先,现在的区域竞争,很大程度就是中心城市的较量。中心城市的发展高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所在省份的天花板。
其次,相较于广撒胡椒面式的平均主义,让资源集中到中心城市,也即通常为行政、经济、科技、金融中心的省会,能够起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作用。从GDP增幅来看,过去十年来的增长第一梯队,恰恰是成都、合肥、贵阳等强省会,或正在建设强省会的城市;从人口流动数据看,流入量较大的二线城市,也是成都、西安等强省会。像四川,六普期间是典型的劳动力流出大省,但近几年来,劳动力大量回流。而回流的趋势和成都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对很多四川人来说,不断发展壮大成都,提供了靠近家门就近务工的重要选项。
(澎湃新闻 7.17 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