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具有南洋特色的美食文化,小贩中心(Hawker Centre)是新加坡人记忆中难忘的味道。小贩中心售卖的食品物美价廉、种类繁多,满足了在此生活的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的饮食需求。
1968年,新加坡政府为了改善市容,开始对街头小贩进行登记,并计划开展小贩迁徙计划,让他们从街头转移到市场,聚集在固定的摊位做生意。上世纪70年代起,新加坡为登记过的小贩发放牌照,并通过建屋局和市区重建局等机构建造小贩中心。慢慢地,小贩中心规模逐渐变大,街头非法营业的小贩也逐渐被取缔。2011年,新加坡政府又宣布为居住在新市镇的人口增设10个小贩中心,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方便政府部门统一规范管理。
每一个小贩中心内通常聚集几十个摊位,煎炸炒烧样样都做,每天都会迎来成百上千位食客,食品安全如何保障?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规定所有街头摊贩必须持牌设摊的国家。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下设的小贩署和卫生署负责小贩中心的资格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向有意在小贩中心内设摊的摊贩签发牌照。
由于一些餐饮从业者文化程度偏低,法规知识和食品安全常识匮乏,新加坡政府还与第三方力量协作培训餐饮从业者,并规定所有注册的餐饮从业者必须通过食物卫生基本课程培训和考试,取得证书后方可从业。
近年来,小贩中心的特色美食和本土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有的甚至通过影视作品扬名海内外。
(《解放日报》7.12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