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贝勒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副教授Michael Scullin发现自己在半夜醒来时,脑海中会萦绕着一首歌,这影响了自己的睡眠质量。于是他开始研究听音乐与睡眠之间的关系。
他关注的是一个很少被探索的机制:当一首歌曲或旋律被重复播放时,人往往就像被洗脑一样在脑海里不断重复这首歌(或旋律),甚至还会不自觉哼唱,这叫做“耳虫效应”。“耳虫”是一种无意识的音乐意象,通常在清醒时发生,但Scullin发现,它们也可能在试图睡觉时发生。
Scullin的研究调查了209名参与者的睡眠质量、听音乐习惯和听到“耳虫”的频率,包括他们在试图入睡、半夜醒来和早上刚醒时听到“耳虫”的频率。此外,研究人员还将50名参与者带到睡眠神经科学和认知实验室,试图研究“耳虫”是如何影响睡眠质量的。研究人员播放了3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参与者被随机安排听原版歌曲或没有歌词的纯音乐版本。
结果发现,有“耳虫效应”的参与者更难入睡,夜间醒来的次数更多,且在浅睡眠阶段耗费的时间更长。与很少有“耳虫”的人相比,每周一次或多次发生“耳虫效应”的人,睡眠质量比前者差6倍。
令人惊讶的是,该研究发现一些器乐(无人声)比抒情歌曲更容易导致“耳虫效应”和破坏睡眠质量,其导致的“耳虫效应”是其他音乐的两倍。
如何摆脱“耳虫效应”?研究人员建议,首先可尝试适度听音乐,如果被“耳虫”打扰了,可以偶尔休息下。听音乐的时机也很重要,尽量避免在睡觉前听音乐。睡前不要参加要求很高的活动或做一些会干扰睡眠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中国科学报》6.15 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