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理报告上会显示“微浸润”或“浸润”的描述,两者指的都是癌细胞穿透了机体的“基底膜”,只是程度不同。
癌细胞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细胞,如果癌细胞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的上皮细胞,而且局限于上皮组织内,没有突破机体的基底膜,那么,这种情况便不可能发生转移(被称为上皮内瘤变)。因为在上皮组织中并没有血管和淋巴管的存在,而判断一种病变为恶性的标志就是转移和侵袭。
微浸润是指癌组织突破基底膜,向间质发生浸润,而浸润的深度<5毫米,浸润程度比较浅,患者经过手术切除治疗后可以做辅助性的放化疗,患者五年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越来越大,一方面向周围组织侵犯扩散,一方面向远处转移,便形成浸润性癌。浸润性是指癌组织突破基底膜,除了向间质发生浸润,还可以出现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其恶性程度比微浸润性癌要高,浸润深度要深一些,所以患者的预后也较差。
(《医药养生保健报》6.17 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