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国外,我最喜欢、最羡慕那些“大学小镇”。所谓“大学小镇”,就是一所或几所大学(包括名校)建在或大或小的镇子上或小城市里,与当地互为依托,协调发展。大学小镇通常环境优美、氛围宁静,而且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去过三个这样的地方。
第一个是成立于1804年的美国俄亥俄大学的所在地艾森斯市。艾森斯市距离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有一百二十公里,同行者告诉我,到了艾森斯市,就算是到了俄亥俄大学,因为整座城市只有这一所大学,在校生比当地居民还多(当时在校生有32359名,艾森斯市的人口为19743人);艾森斯市的民居都是别墅式的,其中有一些是俄亥俄大学聘请的兼职教师的宿舍。学校正门前是一条不宽的马路,马路对面有商业街,显然,那些商铺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
第二个是1989年我在德国考察期间到访的德国国家管理学大学的所在地施派尔镇。施派尔镇位于莱茵河畔,掩映在森林中,镇子不大,人口只有五万,文化底蕴却十分深厚,存有大量古建筑。其中之“最”,是始建于1030年的施派尔大教堂,那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罗马式教堂建筑,于198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施派尔镇还有德国最大的科技博物馆。德国国家管理学大学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大学”,在校生只有366名(不招收本科生,只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是德国境内唯一的邮政性质综合大学。
第三个是牛津大学的所在地牛津市,我在那里工作了一个月,闲时走街串巷,几乎把牛津市溜达了一个遍。当时牛津市的人口为九万多人,牛津大学的在校生有一万四千多名,牛津大学的各学院就分布在牛津市内,如果你要问牛津大学在哪里,牛津人的回答通常是“就在你周围”。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维多利亚时期的住宅,附近还有莎士比亚故里、丘吉尔庄园等古迹。
(《北京晚报》6.30 鲁健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