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青铜大鼎被视为国之重器,社稷象征;大克鼎、大盂鼎是迄今为止有长篇铭文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近日,这两件稀世珍宝重聚上海博物馆。
本次展览中,上海博物馆联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自商代晚期至战国的有铭青铜鼎21件。其中尤以捐赠的克、盂双鼎再度相聚吸引广泛关注。
大克鼎、大盂鼎于十九世纪先后出土于陕西眉县、扶风地区,后为潘氏家族所珍藏,历经战乱,世代守护。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代表家族将此双鼎无偿捐赠给国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大盂鼎应征北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自此盂克双鼎,镇守南北。
如今,时隔十七年,两鼎再度相聚,备受瞩目。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克鼎、大盂鼎被并列安置在展厅中央,这一次文物外围并没有罩上玻璃防护罩,为的是让观众能够更清晰地欣赏其细节部分。
“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堪称中国文物天地最壮美的诗篇之一。”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它们的前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辉煌,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在青铜艺术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副主任马今洪告诉记者,除了大克鼎、大盂鼎,此次展出的秦公鼎、刘鼎、宁女父丁鼎、父庚祖辛鼎等其他19件青铜鼎也颇具看点。秦公鼎由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捐赠,其上有铭文记载此鼎为秦公所作。刘鼎由孙煜峰捐赠,铭文似以钺砍人头状,为商晚期常见的族氏铭文。宁女父丁鼎由李荫轩、邱辉夫妇捐赠,铭文记宁氏女子为父丁(公公)所作祭器。父庚祖辛鼎由沈同樾女士捐赠,铭文记此鼎是为父庚、祖辛所作的祭器。
配合此次展览,上海博物馆研发了110余种文创产品,涵盖了“鼎”艺、“鼎”礼、“鼎”食、“鼎”趣及全新的“鼎鼎有铭”共五大系列,涉及复仿制品、服饰配饰、饮食、儿童教育和生活实用等多方面。
(《文汇报》6.19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