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共同语之根,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们的乡土之情。当下,各种“方言”小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红,其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在全球化和城镇化的高速进程中,方言日渐式微,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现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方言文化保护传承和普通话推广普及并不矛盾,因为两者有各自的使用空间和圈层——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公共场所、教育、行政和传媒中具有法定语言的地位,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更是基本语言权利;而方言则是区域性的,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家庭或其他私人领域。
当前,我国社会正逐渐形成“多语分用”的语言态度,即明确各语言、各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形成了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等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语言生活观。
然而,“方言梗”走红的同时需要警惕娱乐化、低俗化,一些“方言梗”只顾矮化使用者以达到搞笑目的,却忽视了挖掘并展示其蕴含的文化民俗及悠久历史。面对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现象,应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流量而裹挟着方言与低级趣味挂钩。
(《光明日报》6.24 饶高琦 王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