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由王苹执导,陶玉玲、廖有梁等主演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公映,风靡全国。片中陶玉玲扮演的二妹子与廖有梁扮演的新四军副班长李进之间的爱情故事打动无数观众,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银幕上第一次出现军人谈恋爱的电影,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如今64年过去了,该片在网上的评分依然高达7.7分,其独特的生命力可见一斑。对已经87岁的陶玉玲来说,这是她从来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柳堡的故事》改编自作家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农村少女二妹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但是在残酷的敌我斗争面前,他们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故事。
当年,陶玉玲虽已是一名有着多年舞台经验的话剧演员,但是拍电影还是首次,“我不懂电影,也不知道如何拍电影,导演叫我怎么演,我就怎么演。应该说,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导演智慧的结晶”。
影片开头有一场戏,二妹子从船上走下来,走到岸上,停住,然后看到很多解放军战士正在帮自己修房子,很感动。这场戏需要一气呵成,为了不让镜头出现虚焦,拍摄前摄影师拿着尺子量好了从船头到岸上的距离,拍摄时,需要陶玉玲目不斜视地精准地从船上走到指定的地点。连陶玉玲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每一次走位都精准无误。
要知道,一次虚焦就意味着要报废一段胶片,那可都是外汇啊,在当时可不是小事。就凭这一点,摄影师对陶玉玲竖起了大拇指。
片中二妹子的台词非常少,有人统计过,全片只有120个字,其中还包括叫了很多遍的“副班长”。如此少的台词,就需要陶玉玲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她至今还记得,王苹导演当时对她说得最多的就是“收着点”,因为她以前演的都是话剧,话剧是在舞台上演出,需要照顾到后排观众也能看清楚,所以话剧演员的表演和身体动作都比较夸张,而电影是银幕艺术,除了全景,还有特写,演员只需要生活化的表演即可,过分夸张的表情反而让人看着别扭。陶玉玲感慨道,“电影通过影像来讲故事,不用太多的台词,就能打动人,《柳堡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是爱情故事,但是影片对副班长和二妹子的感情戏却拍得非常含蓄和克制。整部影片,两人没有任何亲密接触,直到影片最后,二妹子已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而副班长也进步了,两人在船尾相见,这时,李进对二妹子有一个“搭肩”的动作,有网友形容,“是一个时代极其稀缺的温柔”。
影片公映后,影迷们的信像雪花一样从全国各地寄过来,“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影响这么大,(八一制片厂厂长)陈播让我把这些信都寄给他,他来处理。”直到现在,陶玉玲偶尔还会收到一些年长的观众写来的信,说《柳堡的故事》对自己的影响太大了,“我后来找对象就是按照二妹子的模样找的”。
60多年过去,《柳堡的故事》依然在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究竟是什么让这部影片如此经久不衰呢?
陶玉玲思考后说,“军爱民,民拥军,是我们党历来的光荣传统。《柳堡的故事》如果只是两个年轻人谈恋爱,绝对不会成为经典。正是有了军民互爱这样的大背景,这部影片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力,军民一条心,军民一家人,这才是影片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
(《北京日报》6.12 王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