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大选落下帷幕。来自于保守派阵营的易卜拉欣·莱希获得了总统大选的胜利。莱希的胜利,几乎“四平八稳”。莱希长期担任伊朗国内的司法总监,由于该职由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直接任命,因此莱希深得哈梅内伊的信任。在职期间,莱希大刀阔斧展开反腐行动,得到民众赞扬。
莱希胜选之后,未来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一方面,莱希需要采取措施提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心。此次伊朗大选的投票率只有不到50%,低投票率显示出伊朗民众对于政治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另一方面,伊朗的外交政策惹人瞩目。莱希本人长期在伊朗国内司法和宗教机构任职,外事出访较少,外交经验也相对欠缺。
由于来自于保守派阵营,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莱希的外交政策可能偏向保守甚至激进,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也很可能比较强硬。
但是,在之前的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环节,莱希已多次强调自己将继续遵守伊朗核协议,继续推动伊朗与国际社会在维也纳的谈判进程。
此外,作为总统,莱希的职权并非无所约束。在伊朗现行政治体制下,总统权力的行使往往需要受到最高精神领袖制约,同时需要得到国内议会、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和其他政治、军事团体的支持。
因此,莱希和保守派的胜利,并不一定意味着未来伊朗一定会秉持强硬的外交立场,也不意味着伊朗会加强对地区敏感议题的介入趋势。
继2020年保守派、强硬派阵营获得议会选举后,2021年莱希获得总统大选胜利,无疑进一步夯实了保守派和强硬派在伊朗政坛的主导地位。
但是,经济问题才是伊朗政府需要解决的头等难题。伊朗当前的经济困局,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制裁和封锁。只有秉持务实理性的核政策,才能保证外部环境的改善。
(《新京报》6.21 王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