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稍稍升高,就很紧张,而这在医生眼里可能毫无临床意义。那么,肿瘤标志物到底升高多少才有意义呢?这个问题,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
肿瘤标志物升得越高,恶性肿瘤可能性越大
如肿瘤标志物升高几倍、十多倍、几十倍,当然比只升高一点点、升高一倍更有意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有些慢性肝炎甲胎蛋白可高达1000微克/升以上(正常为<30微克/升),但增强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肝脏肿块,而且甲胎蛋白随着肝功能好转而下降,就可以排除肝癌。
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必须结合临床的症状、体征综合判断。
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如果影像学检查或胃肠镜检査发现有肿瘤客观存在,患者血液中肿瘤标志物升高到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极大。
如果肿瘤标志物小于正常上限的1.5倍,一般算轻度升高,又没有影像学或胃肠镜检查到肿瘤存在,不一定就是癌症,可定期观察。
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进一步做影像学或胃肠镜检查,找到肿瘤客观存在的依据。
动态观察肿瘤标志物更重要
在肿瘤标志物升高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动态观察它的变化趋势更有价值,一般1~2个月复査一次该肿瘤标志物,并有必要做其他关联的肿瘤标志物检测。
若肿瘤标志物逐步增高或持续增高或出现其他肿瘤标志物也增高,有必要在3个月后再次进行影像学或胃肠镜检査,或更精密的检査,因为小的肿瘤当时不一定能被发现,经过3个月长大后,就有可能被发现了。
如果多次复查,结果大致保持稳定,没有一次比一次升高,或只有小幅度的上下波动,或肿瘤标志物逐步下降,那通常表示它不是由癌症引起的,也就是说这个肿瘤标志物与癌症没有直接关系,可能是炎症造成的,或者是某些生理情况下的异常升高,不必过多焦虑。
(《健康咨询报》6.14 王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