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警惕“啃老”合理化、隐蔽化

    《 文摘报 》( 2021年06月24日   02 版)

      在过去,“啃老族”被视为“新失业群体”,特指具有谋生能力的成年人不事生产,依靠父母的照顾维持生活;而如今,“啃老”不仅见诸于年轻群体,中年人依靠老人消费、育儿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更有老人“啃”老老人、不顾老人意愿“强行啃老”以及看似恭敬孝顺的“隐形啃老”等等一系列新问题。记者就此发起调查《强行啃老/隐形啃老,你怎么看》。

      总体来看,大部分受访者的收入状况良好,经济不是“啃老”的借口。在日常生活的开销方面,几乎全部依靠父母的受访者仅占6.16%;14.04%的受访者以父母补贴为主;23.15%的受访者由父母补贴大宗消费开支。七成多受访者承认,老人并非积极主动给予晚辈经济补贴。那么,为什么在收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仍然有人愿意“手心朝上”,向老人索要财物呢?

      针对消费项目进行的调查显示,“养娃”不易、教育“吞金”,常常被视为年轻人“啃老”的主因。也有三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啃老”的原因在于“父母想要与后代维持良好关系”“父母也啃‘老老人’,已经成为家庭传统”“父母应该负担子女结婚等人生大项目的主要开支”“社会文化影响,也有人‘啃朋友’‘啃亲戚’”“父母应该为子女做奉献”“子女将来也要奉养老人”等等。

      对于“强行啃老”,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而对于“隐形啃老”,人们的态度就显得暧昧多了。在本次调查中,多达82.51%的受访者认为子女让老人帮忙带孙辈、接送上学的行为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18.72%的受访者认为老人很乐意承担孙辈的生活开支,亦有17.98%的受访者觉得送小礼物给老人以换取大宗钱款的做法无伤大雅,11.82%的受访者觉得让老人分担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家务劳动很正常。

      “啃老”行为的合理化与隐蔽化,短期来看为年轻人解除了投资与消费的燃眉之急,老年人虽不完全情愿,但也获得了“养老预投资”的虚幻安全感;长远来看,“啃老”难以代代传承,终将无以维系。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确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符合人民消费需求的社会分工体系,才能在父母儿孙之间厘清经济与生活、责任与义务的边界,才能确立健康、积极的代际关系新模式。

      (《今晚报》6.14 张译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