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不仅仅是指期刊的名称和名头等外在形式,还传递着期刊的内涵、特色、风格等信息,以及办刊人的理念、品位和境界。期刊的内涵也就是内在质量,是支撑期刊品牌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某种意义上是唯一因素,主办单位等是第二位的因素。
特色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不可取代性”。没人能够无视或取代你的存在,就是最根本的特色。就此而言,所谓特色化建设,就是从期刊的风格定位、内在质量,到选题策划、栏目设计,无不朝着“不可取代性”的方向进行主观努力的过程。循着这样的轨迹去努力了、实践了,期刊特色的形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以期刊的独特优势和个性为内核的竞争能力。在办刊理念上,它主张进行以主打栏目为核心的“归核化”经营,即以主打栏目为轴心的同心多元化经营。由于同心多元化以主打栏目为轴心,因此,它比“无关多元化”即毫无特色的栏目拼盘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它主张各期刊依据自身优势,在“学术市场”引导中进行差异化分工,各自培育不同于他人的优势栏目,进而形成个性化的核心竞争优势;它主张期刊间的竞争从盲目的、雷同化的死磕,转向理性的、以差异分工为基础的个性化竞争,以个性取胜,以差异取胜。
此外,应坚持的另一个“差异化”做法,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不为时风所动的厚重办刊之路。学术含量的高低和学术功力的深浅一直是编辑人员取舍稿件的基本尺度。在此一方面,学术期刊的最高追求,应该是希望它所刊布的作品,能更多地进入未来的学术史之中。所以,学术期刊既要引领学术潮流,又不能追风猎奇,不能搞短平快的东西,不能走哗众取宠的捷径。刊发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当然希望能被更多地转载和引用,但并不应被影响因子所左右,甚至被牵着鼻子走。办刊目标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谋求在学术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以推进学术的繁荣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6.15 刘京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