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落地,你准备好了吗?与职场女性朋友聊起生育话题,不少人仍有“不愿生、不敢生”的焦虑。主要困扰是,当女性生育与事业相遇,“生”与“升”就成了单选题。更难解的结是,“生”了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育”。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000多万企业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吸纳了80%左右的就业人口。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只有3年,能超过5年的不到7%。
一边想要“做大做强”,一边面临红海竞争的压力,一旦风浪来袭,人力成本很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因如此,此前有人建议将女性产假延长至3年,就有段子调侃,三年过去,产假还没放完,公司已经不在了。
必须看到,女性生育权益连接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女性劳动权益,先得让企业运行下去。如果企业本身“家底”不厚,单方面让其承压,又有几家企业负担得起?
生育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制定鼓励生育的公共政策,也是如此,须考虑到所有相关方的权益,把成本分摊机制算得更细些,用政策扶持打消企业的用工顾虑。诸如,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给愿意更多雇佣婚育员工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等等。
(澎湃新闻6.10 白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