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心血管病患者运动,四条“纪律”要牢记

    《 文摘报 》( 2021年06月15日   04 版)

        心血管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对运动的耐受力大大降低,如冠心病患者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一旦运动量增加,心脏的血管供血供不上,就会出现胸痛,无法继续运动。但是,不运动又会导致机体功能下降,不利于病情康复。因此,心血管病患者运动需牢记以下四条“纪律”。

        强度要适中 运动强度过大,会使肌肉中的疲劳物质(乳酸)释放到血液中,增加心脏负荷,不仅降低了运动效果,而且容易受伤。适宜的运动强度是指在运动中没有呼吸不畅,可以有少许的出汗,能和周围的人进行正常语言交流的运动强度。如果出现呼吸急促或是说话断断续续的情况,表明运动强度过大。

        时间要趁晚 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上午6~9时被视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多发于上午9时左右。因此,运动最好避开这个高峰期,安排在晚上或下午为好。

        下肢优于上肢 心血管病患者运动应自下而上,即先从下肢运动开始,再过渡到上肢运动。因为上肢运动血液回流到心脏较容易,一旦运动过度,就容易导致大量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心脏耗氧量,进而增加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概率。下肢运动则由于重力作用,脚部血液返回心脏的路程较长,以及回流过程中有腹压的阻力等原因,单次动作回流至心脏的血液较上肢运动少。

        全身优于局部 局部的肌肉活动时,活动部位的肌肉血管舒张,大部分不活动的肌肉血管收缩,容易引起血压显著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心功能原本就弱的心血管病患者,可能引起心肌严重缺血,诱发心脏病。全身运动时,血压在运动开始后会有轻微升高,随着全身肌肉血管舒张而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活动不但没有加重心脏负担,而且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家庭医生报》6.7 范建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