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古籍怎么救

    《 文摘报 》( 2021年06月15日   01 版)

        近日,据媒体报道,虽然国家从2007年便已开始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但全国仍有大量古籍亟需保护。一方面,部分地方古籍出现虫蛀、脆化和霉蚀等现象,甚至粘连严重变成“书砖”;另一方面,一些古籍被束之高阁,“文渊大库,一锁了之”,久未整理诠释,更未曾公开面世,成了摸不到、看不着、读不懂的“死书”。

        在历史长河中,口耳相传的可靠性终究比不上卷帙浩繁的文献记录。回望历史,汉代发现孔府壁中书、晋代发现汲冢竹书、清末发现敦煌文书……一次次重要发现,都在丰富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同时也在延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

        面对当前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投入资金、人力或是权宜之计。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为古籍保护等冷门学科建立起可持续的人才队伍才是关键。以古籍保护为例,专业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的短板。此外,高校中的古籍保护专业被称为“冷门中的冷门”。一旦选择,往往就意味着在故纸堆里“甘坐冷板凳”。因此,如何从考核机制、待遇保障方面为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把入行时的那份“勇气”换成工作或研究的“动力”,需要仔细考量。

        (光明日报微信号 6.6 王远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