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6月03日 星期四

    守住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底线”

    《 文摘报 》( 2021年06月03日   06 版)

        农村改革需要“底线思维”。除了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农村发展中还有一些红线亟待坚守。

        旧村改造“止推”。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库,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我们需要发展现代、融入未来,但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与传统决裂,伟大的民族总是善于评价传统、解释传统、继承传统、重塑传统,从传统中寻找智慧和力量。乡村建设应该遵循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合理注入现代元素,以“外面五千年,内里五星级”的理念让传统与现代在村落里和谐统一,这样既能保留传统文明和乡土记忆,注重村庄的价值、影响和历史地位,又具有现代精神。因此,乡村建设决不可统统推倒重来,这是不可逾越必须坚守的红线。

        生态环境“止恶”。生态安全给社会提供健康的自然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污染企业正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城市向农村梯度迁移,再加上农药、化肥、除草剂、农地膜的污染,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生态环境需要“止恶”,要杜绝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引导民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严格控制以化肥、农药、农地膜和抗生素等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品使用量。在乡村建设中,还应坚守原生态理念,不过度削山填坡,不过度硬化河沟驳岸。在强化约束上,借助和使用好全国生态环境普查数据,设置具体考核指标。

        乡村教育“止衰”。我国乡村义务教育应充分体现这两个特征:一是大力恢复乡村学校,全面贯彻国家“单程不能超过半小时的路程”的标准。二是消除农民的隐形负担。乡村孩子到镇上读书,每年要多开支上万元,到县城读书要多花2万元左右。只有就近读书,农民才能免除这种本不该承受的负担。乡村教育必须“止衰”,否则,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便缺乏人才支撑。

        农民利益“止损”。民生是头等大事,农村改革的目的是要维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主体性,增强农民发展权,这是一切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保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利益必须“止损”,农村一切工作都应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加以审视,同时应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组织化程度,增强话语权,提高谈判地位,保障和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北京日报》5.31 刘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