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名校缩招学硕,传递什么信号

    《 文摘报 》( 2021年06月01日   02 版)

        近日,一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2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盘点,已有多所高校在部分学科领域停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北大、复旦等知名院校。

        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按学位类型可以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简称“学硕”)和专业学位硕士(简称“专硕”)。二者都属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但培养目标迥然不同。专硕强调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学硕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从理论上讲,一般应该是为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培养目标是成为高校及科研院所需要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如此划分的政策初衷是好的,既有利于细化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质量,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一直以来,相比专硕,学硕的社会认可度更高。有些人认为专硕不受待见,加上即便学硕考不上也可以调剂为专硕,就盲目跟风选择了学硕。这无益于选拔出高质量的科研人才,对于高校公共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更重要的是,虽顶着学术的名头,但其实无论是从学制还是教学内容来看,学硕其实并没有能力承担起选拔科研人才的职能。

        在现实中,一些高校对专硕与学硕的培养缺少认知,无论课程设置还是其他培养环节,都缺少鲜明的特色——甚至有学校的专硕培养方案是在原有的学硕培养方案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成的,并没有形成差异化的培养方案。这样的专硕,说白了,是学硕的“低配版”,既有违国家设立专业学位的基本初衷,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也必然严重损害专业学位教育的应有声誉。

        因此,一些知名院校缩减学术学位硕士,传递出的是提高学术性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更注重职业实践应用为主的双重信号。

        (《新京报》5.1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